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A.秦亡教训B.汉承秦制
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
2 . 某同学整理了关于秦汉时期历史时期演变的时间轴,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焚书坑儒,张骞西行B.与民休息,光武中兴
C.陈胜起义,独尊儒术D.百家争鸣,党锢之祸
2020-11-04更新 | 604次组卷 | 30卷引用:天津市双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仲舒)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原因。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2)据材料二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

材料三   2020928日,位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隆重举行祭孔大典。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王培伍表示,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孔子在孔庙举行的隆重祀典,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孔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奠基者。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新时期举行祭孔大典,是为了缅怀先圣先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建设新文化和新道德,儒家伦理思想中合理的、积极的内容,应当引起特别的重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简述儒家思想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020-11-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第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一方面将货币的发行权收归中央,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另一方面,把之前各地方所造质量参差的旧钱收回熔销,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在当时
A.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B.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C.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5 . 下列古代农具中,属于播种工具的是
A.B.
C.D.
7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A.“春秋大一统”思想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君权神授”D.“三纲五常”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周第九代君主),害礼伤尊,下堂而迎魏者……迄于幽厉,王室东徒,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唳,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1)材料一中“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指什么?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2)材料二中作者对秦亡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3)材料三中汉“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指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后来,又如何解决的?
2020-04-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至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除此之外,董还提出了哪些主张?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汉代新儒学的影响和地位。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5)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他们的核心观点分别是什么。
(6)你是否同意材料五中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2020-04-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果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以下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教科书的多样性选择B.到郡县的学校读书
C.到太学读书D.考试和选官结合
2020-04-2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