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史载,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土地不过天下的1/3,民众也大抵如此比例,但就其富庶程度,却达到了天下总量的60%,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到了汉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关中平原。这说明
A.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
B.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
C.秦汉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D.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2021-07-19更新 | 833次组卷 | 32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时,刺史“以小制大”,监察地方,东汉继承了这一制度。东汉灵帝年间爆发黄巾起义,四方多事,朝廷选派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的军事、财攻、民政大权。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监察区“州”变成一级行政机构B.形成路、州、县三级制度
C.东汉皇帝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D.出现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局面
2021-07-07更新 | 543次组卷 | 30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某学者认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并非是对分封制的全盘否定,“推恩”与否由诸侯王自行决定。此外,汉武帝还将自己的儿子大肆分封。该学者意在说明,汉武帝通过此举
A.强化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缓和朝廷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D.使王国彼此分立并互相牵制
4 . 西汉建立后,从刘邦称帝始,到汉武帝即位之初,中经惠、文、景三帝,大约六七十年间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这一做法
A.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反思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C.反映了抑制王侯势力的意图D.缓和了统治集团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代蹴鞠流行,对抗性蹴鞠活动开始出现,并设有专门的鞠场和检阅台。下图为汉代蹴鞠场地及竞赛图,这反映出汉代
A.具有尚武之风B.朝廷重视体育教化功能C.推崇全民健身D.日常生活娱乐的多样化
2021-04-1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从春秋战国时起,各个政权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商业经营或采取官营的方式,或采取民营的方式,但基本上是民营古主导地位。而到汉武帝时期,官营工商业开始占据绝对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A.儒学主体地位的影响B.中央集权力量强大
C.采取重农抑商政策D.国家政治实现统一
2021-02-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史学家钱穆评价道:“若将武帝一朝的事业与秦朝相比,其对内的政治,尚未能超出秦制的规模;其对外的开拓,则越出了秦时所开拓的疆域。”下列有关汉武帝一朝开拓疆域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A.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B.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和管理
C.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D.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以加强控制
8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四幅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①④B.④②③①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2021-02-01更新 | 1662次组卷 | 44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益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从吕思勉先生的 《秦汉史》目录,看到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①朋党之争与市民暴动②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
③皇帝无能与宦官乱政④社会动荡与边疆不安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0-12-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汉代郡国并行,郡设守(太守),国设相,为郡国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尉、国中尉协助郡守、国相分管军事。郡丞、国内史,辅佐郡守、国相管理行政及刑狱事务。汉武帝时,还增设十三部州刺史监察郡国官吏。这反映了汉代
A.具有较严密的地方管理系统B.中央集权受到地方势力威胁
C.承袭了前代的地方行政体制D.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2020-12-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