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55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尊崇儒术D.张骞通西域
2024-03-22更新 | 142次组卷 | 28卷引用:甘肃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有哪些?
2024-02-2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     
A.探索更高效的选拔人才机制B.打造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C.加速儒学向基层传播的速度D.逐渐消解地方郡国并行制度
2024-02-24更新 | 27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郡国并行制是汉初重要的制度设计,由表可知这一制度(     
史料出处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刘邦)“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无以填之”《史记·吴王濞传》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史记·吴王濞传》
“(梁孝王)府库金钱且直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史记·梁孝王世家》
A.是当时形势所迫的产物B.导致王国势力超过中央
C.有效吸取了秦亡的教训D.是对西周分封制的回归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以降,历代统治者均高度重视发展对外交往。随着疆域的扩大,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对外交往的距离由近及远,从西太平洋地区拓展到印度洋地区。交往的对象——“四夷”,由最初的王朝域内边疆部族,扩展到王朝周边的政权,再到更远的城外地区。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对外交往主要沿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分别从西域、东南亚地区向西延伸。随着中央王朝统治中心的东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主要路线。在官方发展对外交往的同时,民间对外交往始终存在着,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对外交往的内容。

——摘编自刘祥学《远迩相安共享太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宗旨》

材料二   198554日,邓小平会见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时指出: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符合世界人民的愿望,也是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这一方针,解决国际问题,解决我们同国际上的问题,也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如香港问题、台湾问题。我们的对外政策有了一个调整。我们过去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我们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任何集团。这一政策对于维护和平比较有利。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和表现。
7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05次组卷 | 56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暨选科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A.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B.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9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2024-01-08更新 | 275次组卷 | 84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汉初,王国保留较大置吏权,“擅杀生”,可不用汉法;文帝初年,王国两千石官员及其以上统一改由中央任命,用汉法;及至景帝,“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从而使诸侯王基本丧失了治民权;武帝以后,进一步剥夺了诸侯王的全部置吏权。由此可知,西汉(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君相矛盾有所缓和D.朝廷选官制度剧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