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将儒家言及的祥瑞、灾异、谴告等“奇迹”进行考论,指出“雷者,太阳之激气也,何以明之?”“薏苡”“燕卵”等根本不能生人,乃“异类殊性”。据此可知,王充(     
A.倡导多元化的治国思想B.主张天人观念应因时发展
C.强调发挥人的主体作用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2 . 如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
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2023-11-28更新 | 235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制定了细致的张骞墓古物探寻计划书,常委联名的关于整理张骞墓送城固县政府公函中,指出张骞是“吾国著名之民族英雄,开拓疆土,沟通文化,四裔尊崇,万世瞻仰”,对其整理保护是师生不可推卸的责任。此计划旨在(     
A.推进学术研究B.培养考古人才
C.弘扬开拓精神D.提倡民族复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直接与“籍田令”的职责相关;“均输”章直接与“均输令”的职责相关;“少广”章和“商功”章的部分内容直接服务于“符节令”和“钟官令(掌铸钱)”等官职。这(     
A.有效保障了官员政务的娴熟B.体现出官员需具备专业素养
C.反映了科技与农业联系密切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2023-11-10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汉代中原地区与“西域诸国胡客”贸易往来的相关记载。表格中这些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记载

出处

今(东汉)赉白素三百匹,欲以市月氏马、苏合香、闟登(毛毯)〔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
窦侍中前寄人钱八十万,市得杂罽(jì,兽毛织品)十余张〔东汉〕班固《与弟超书》
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A.早期各民族间迁徙的推动B.中原王朝政治局面的稳定
C.汉朝与欧洲实现直接贸易D.“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
2023-09-06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五校(青桐鸣联盟)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2023-06-11更新 | 9568次组卷 | 70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1959年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司禾府印”,它是汉朝时期管理农业官员的印章,这枚印章可以用于(     
A.阐明西汉时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民族政策
B.实证汉代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C.研究西汉时西域都护府设置的相关史实
D.描述西汉时期西域农业发展的大致水平
2023-05-25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或政权处于危难时,自省检讨自己过失的文书。据统计,汉代有十五位皇帝下过“罪己诏”,在历代王朝中数量最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灾害频繁和社会矛盾尖锐B.原始社会民主传统限制皇权
C.统治者虚怀纳谏从善如流D.君主行为受到主流思想制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仲舒云:“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使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董仲舒的意思就是要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高下有宽度的节限中,来维持一个相当有伸缩余地的社会经济水平。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

——据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以西汉和唐朝为例,说明统治者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分析其历史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