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公元前167年,齐国太仓令淳于意因罪到长安受刑,女儿缇萦上书皇帝:“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汉文帝“怜悲其意”,下《除肉刑诏》:“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与!吾甚自愧”“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这体现了(       
A.舆论对皇权有限制作用B.仁民爱物的治国理念
C.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扩大D.以法为教的法律思想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32次组卷 | 33卷引用: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阶段检测卷:9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氾胜之汇录的《汜胜之书》,记述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宋代陈旉的《农书》,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这些农书(       
A.得益于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B.表明国家组织力量的强大
C.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意在推广先进的农业工具
4 . 秦汉统治者在政治上不断迁徙打击各种扰乱乡里的社会势力,经济上防控土地兼并、扶持自耕农生产,意识形态上以儒家思想改造乡里社会风尚,社会治理上重视以法治民、以德化民。这表明秦汉统治者(       
A.注重乡里社会秩序的改造B.奉行儒法并用的理政思想
C.实行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D.重视基层社会的自我更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东汉豪强地主占有了大量的土地。荀悦说“今豪民占田或至数百千顷”,仲长统也说豪强地主“膏田满野”,“田亩连于方国”。以此为基础,豪强地主不仅垄断了担任郡县曹掾佐吏的权力,而且可以由此升为政府中的高官。材料最能体现(     
A.土地兼并导致东汉衰落B.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大
C.政府鼓励豪强土地兼并D.经济地位影响政治等级
2024-03-03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那么,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运用材料原理,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自选角度,对秦汉某一文化现象进行剖析。(要求:运用原理,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说明:思想、文学、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等都属于文化现象)
2024-03-03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侯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匈奴人在军事上对两汉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西汉时期的骑兵建设和养马业。材料最能体现当时(     
A.匈奴军事实力远超汉政权B.汉朝与匈奴民族交流融合
C.汉朝政权呈现出衰亡特征D.匈奴对汉朝产生重大影响
2024-03-03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汉承秦制,仍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但有所损益,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但同时“扫除烦苛,与民休息”。汉初做出以上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国家统一B.变革中央官制C.发展社会经济D.打击地方豪强
2024-03-03更新 | 98次组卷 | 5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秦朝采用什伍制度编制民籍,邻里相互监督、相互告发,并以连坐之法来惩戒百姓,邻里关系颇为紧张;汉代以来,“崇乡党之化”,“导民以礼,风之以乐”,邻里关系十分和美。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本观念初步被政府采纳B.官方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C.基层的治理体系日渐完善D.中央政府重视教化的作用
2024-02-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3月)历史试题
10 . 董仲舒把“天”作为人间秩序合理性的背景,并对这套解释自然与历史的宇宙法则予以充分的论述,为儒家学说的重建奠定了庞大的理论框架,并使之转化为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董仲舒的思想(     
A.以格物致知为实践路径B.旨在强化社会伦理和道德秩序
C.认为天理是宇宙的本源D.迎合了大一统时代的政治需要
2024-02-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