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5 道试题
1 . 下面反映了某一历史盛世的相关信息。该历史盛世是(     
君主:李世民
贤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农业:劝课农桑政策
民族关系:君主被称为“天可汗”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大定之治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东汉王充《论衡》记载:汉宣帝曾命人绘制功臣图像以示纪念和褒扬,那些未入选的官员的子孙因其不具贤良美德而未被画像,深以为耻。这表明汉代的宫廷绘画(     
A.呈现写实主义的特点B.强化儒家的纲常伦理
C.传递礼法融合的理念D.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3 . 地名的变化反映历史变迁。下列地区形势图按所处时代前后排序正确的是(     

A.图1图2图3图4B.图2图1图3图4
C.图4图1图2图3D.图4图2图1图3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官和政治家们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桑弘羊认为,“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本末并利,上下俱足”;贤良、文学之士则认为,“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据此推知,双方(     
A.都支持盐铁官营B.分属于不同阶级
C.都主张农业富国D.都关心民众生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至西汉初期,游侠之风盛行,游侠或以武力卓群声誉鹊起,或以履信守义闻名乡里。西汉中期以后,侠者仍存,但单纯依赖武力“行侠仗义、横议乡闾者”日.渐稀少,为侠者多“恂恂有退让君子之风”。这反映了西汉中期(     
A.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B.王国割据势力的式微
C.儒学义利观念的强化D.乡约教化力度的加强
6 . 汉代,今朝鲜半岛的玄菟、乐浪“郡初取吏于辽东”;云贵高原的群制、永吕、越满郡太守多为巴蜀籍;长沙出土的“逃阳令印”表明岭南地区的一些郡县官吏来自湖南。由此可知,汉代(     
A.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加强对边疆的统治D.官僚政治日益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出土于新疆和田尼雅遗址的汉代炭精制桥纽方印,印文为篆文,分两行刻印“司禾府印”。同一遗址还出土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王侯合昏(婚)千秋万岁宜子孙”等汉字铭文蜀锦。这表明汉代(     

A.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密切B.扩大了郡国并行制度的范围
C.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已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8 . 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朝焚书坑儒,重用韩非法家之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确立的这一过程反映了(     
A.思想主导了社会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C.儒家学说顺应时代潮流D.诸子百家逐渐走向消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史记》记载,有汉一代“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重用法家张汤、黄老学派汲黯以及纵横家主父偃。这反映出汉代(       
A.学术领域的争斗与动荡B.治国理念的并蓄和包容
C.官学延续了诸子的学说D.儒学独尊地位遭受冲击
2024-05-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
10 . 下列关于“文景之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指导B.政府采取了轻徭薄赋政策
C.是东汉初年的治世局面D.其时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2024-05-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