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读如图信息。图中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岭南地区(     

A.新式耕犁的推广B.生产力领先全国C.中医药事业繁荣D.社会秩序较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3 . 汉武帝之前,汉廷对诸侯王尚未有系统的教化。武帝统治早期,对诸侯王教化表现出向制度化、规范化过渡的特点。昭帝之后,对儒家经义的掌握已成为判断诸侯王知识素养高下的标准之一、这反映出汉代(     
A.选官制度不断走向成熟B.郡国并行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D.注重利用主流观念渗透巩固统治
4 . 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官和政治家们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桑弘羊认为,“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本末并利,上下俱足”;贤良、文学之士则认为,“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据此推知,双方(     
A.都支持盐铁官营B.分属于不同阶级
C.都主张农业富国D.都关心民众生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作为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汉画像石的出现和发展,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更有思想文化的深层背景。下面是汉画像石“讲经图”以及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邢渠哺父。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     

A.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B.儒家思想影响社会生活
C.礼乐制度是宗法社会重要基础D.文人画技法已成熟定型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名校
6 . 秦汉时期的民族边疆治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仁德”,倡导感化;二是推广农耕,改造或改变当地生产方式;三是移风易俗,大力进行华夏礼乐和习俗教育。这些措施(       
A.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B.体现了羁縻政策因俗而治特点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维护了宗藩关系的长期稳定性
7日内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六)历史试题
7 . 汉代,今朝鲜半岛的玄菟、乐浪“郡初取吏于辽东”;云贵高原的群制、永吕、越满郡太守多为巴蜀籍;长沙出土的“逃阳令印”表明岭南地区的一些郡县官吏来自湖南。由此可知,汉代(     
A.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加强对边疆的统治D.官僚政治日益完善
8 . 春秋战国直至汉初,社会任侠之风大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的品格历来为世人称道;但“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之举也被视为“以奸犯公法”。自西汉中后期起,任侠之风便一蹶不振。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豪强地主的崛起B.主流思想的变迁
C.专制统治的强化D.选官制度的变革
9 . 甘肃武威磨咀子62号汉墓出土的夔金铜耳漆杯,杯底刻“乘舆髹画木黄耳一升十六侖棓。绥和元年(前8年)考工,并造,匏工丰,护臣彭,佐臣伊,啬夫臣孝主,守右丞臣忠,守令臣丰省”。这反映了汉代(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B.家庭手工业作坊发展为工场
C.官营作坊管理严格D.手工业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开支。这说明汉初(     
A.阶级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B.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
C.社会彻底摒弃了法家思想D.以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国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