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作者出处内容
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刘歧《赵氏金石录序》东武赵明诚德夫家,多前代金石刻,仿欧阳公《集古》所论,以考书传、诸家同异,订其得失,著《金石录》若干卷,别白抵捂,实事求是,其言斤斤,甚可观也。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老弟肚里实在博学。但上头的意思是要实事求是;你的文章固然很好,然而空话太多,上头看了恐怕未必中意。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本朝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
请整合上述图表中历史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释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说理透彻,逻辑清晰,书写规范。)
2 . 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提出以下主张:

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春秋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战国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汉代董仲舒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宋代朱熹“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明末清初顾炎武“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人之大伦曰君臣,曰父子。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角度对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并能结合时代的信息对提取的论题进行说明,史论结合。)
2018-12-10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