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西汉时期,齐王死,文帝剖齐为六,分封为齐、济北、淄川、胶东、胶西、济南6国;景帝时期,梁孝王死,景帝立其五子为王,将梁国一分为五。景帝先后封自己十三子为王,使王国数量达到25个,创西汉一代最高纪录。据此可知(       
A.分封王国严重威胁着汉朝的统治B.郡国并行制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D.血缘纽带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七)历史试卷
2 . 西汉时期,度量衡的管理实行“度者……职在内官,廷尉掌之”“量者……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衡权者……职在大行,鸿胪掌之”。这一政策(       
A.反映了抑商政策导向B.利于规范社会经济秩序
C.造成了机构职能重叠D.旨在促进统一市场建设
3 . 秦末采取限制宗室、外戚而重用近侍的政策,结果出现了赵高专权;西汉初采取限制外戚、宦官而重用宗室政策,结果出现了七国之乱;西汉末采取限制宗室、宦官而重用外戚的政策,结果出现了王莽代汉。上述现象说明(     
A.西汉初未能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B.汉初外戚和宦官成为皇权的主要威胁
C.秦汉时期的利用宗室加强了皇权D.秦汉时期皇权强化不断面临着新矛盾
2024-05-3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战国时期,铜镜多为中小官吏或富裕的地主所使用。而到西汉时期,铜镜在社会等级和阶层中进一步下沉,成为更广大的平民阶层也能获得、使用的一种器物,并逐渐大众化。西汉铜镜的“大众化”折射出(     
A.藏富于民的社会风貌B.经济繁荣的时代景象
C.工商皆本的思想观念D.崇君爱民的政治主张
2024-05-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智慧上进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都城集政治、文化礼仪、军事指挥与经济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其地位可谓“国之大者”。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都城。

王朝都城所在区域王朝都城所在区域
夏朝阳城河南登封隋唐长安陕西西安
商朝亳—殷河南郑州—河南安阳北宋东京河南开封
西周镐京陕西西安西夏兴庆宁夏银川
东周洛邑河南洛阳金朝会宁—燕京黑龙江阿城—北京
秦朝咸阳陕西咸阳元朝大都北京
西汉长安陕西西安明朝南京—北京江苏南京—北京
东汉洛阳河南洛阳清朝北京北京
吴国、东晋南朝建康江苏南京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都城”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如表为其中的一部分)中, “国家”一词频繁出现。这反映出(     
内容出处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 “诸君以为便,便国家。”《史记·高祖本纪》
(汉高祖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史记·高祖本纪》
……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国家与【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行》
A.社会发展改变思想观念B.国家一统利于文物保存
C.民本主张影响治国策略D.历史记载迎合儒学伦理
2024-05-14更新 | 445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刘邦建都洛阳。娄敬、张良建言,“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洛阳“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他们还认为,“都关中,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若诸侯有变,则可具百万之众,顺流而下,平定叛乱;即使不能平定叛乱,还可固守关中。后刘邦采纳娄敬、张良之策,从洛阳迁都关中。

材料二   西汉政府以函谷关为界,分为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迁至新函谷关(如图),形成以新函谷关为界的新“关中”地域。

(1)结合西汉初期的状况,指出汉高祖定都长安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时期“关中”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8 . 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重要标准D.佐证了相权对皇权的影响
2024-05-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5月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9 . 西汉初期,统治者以秦朝失国为教训,采取“富之”“教之”“绳之以法”的方针,推行“宽省刑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同时重视流民管理,强调以“什伍编民”,即“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这体现了汉初社会治理的理念为(     
A.重农抑商B.礼法兼用C.无为而治D.刑主德辅
2024-05-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10 . 【中国古代的司法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容出处
周道既衰,穆王眊荒,命甫侯度时作刑,以诘四方。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髌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盖多于平邦中典五百章,所谓刑乱邦用重典者也。(墨、劓、髌、宫、大辟都是残害肢体的肉刑)《汉书·刑法志》
汉文除肉刑,善矣,而以髡笞(kūnchī剃去须发,鞭打身体)代之。《文献通考》

——改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恢复隋唐“三法司”制度,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主管司法事务,但三者的分工已经发生变化,改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命天下诸司刑狱,皆属刑部,都察院详议平允,又送大理寺审复,然后决之”。以后,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大理寺则是复核机关。由于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所以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刑部按省区划分增设12属部,后定为13清吏司,分管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刑名案件。清代增刑部下属为17清吏司,并规定外省刑案一律由刑部复核,非特旨允许,大理寺和都察院不必过问,三法司会审也要由刑部主稿。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刑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央司法行政制度加重刑部事权的原因。
2024-05-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