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以大将军为首的内朝官,内朝的人员组成主要来自: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就是负责皇帝戴帽、穿衣、吃饭和洗澡的仆人。他们是可以出入禁中,伴随皇帝左右并随时参与政事讨论的读书人。他们在汉朝常冠以侍中、常侍头衔。尚书也如此,只不过他拥有了传递或下达最高权力的机会,而他们的原本卑微的身份和皇帝心腹的角色,让这个岗位越来越拥有了实权。

——摘编自劳干《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

材料二   明初的内阁成员,如大学士,本身是顾问的身份,品级也大致在五品,不拥有实权,也不是常设法定机构。但是,因为他们更接近皇帝,最终成为拥有实权的机构,到了张居正时代,内阁首辅大臣权倾一时。清朝的南书房(后来的军机处)起初也是康熙为与翰林研讨学问而设,后康熙帝为了加强自己权力,这些人在陪皇帝作诗写字以外,也秉承皇帝的意旨拟写谕旨、发布命令,雍正皇帝时逐渐成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真正的参与决策机构。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明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时期的内朝组成人员的身份,并分析内朝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内阁、军机处在职权上的相似之处。
2024-04-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越南地区)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1942—1945年,法国人在越南发掘出一处3—6世纪时的俄厄海港遗址。在这个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中,有罗马的宝石、青铜灯和罗马的铸币。上述材料表明(     
A.海上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流的主通道B.考古发掘与文献互证才有价值
C.罗马帝国已经成为汉王朝的藩属国D.古代东西方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3 . 西汉击退匈奴后,边郡和内地之间,邮亭驿置相望于道,大量的徙民与戍卒来到河西走廊,将中原的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带到这里,在荒凉的原野上开垦耕地,种植谷、麦等农作物。这些做法(     
A.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B.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C.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D.推动了国家的统一进程
2024-02-26更新 | 246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2023-11-03更新 | 147次组卷 | 40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涉及的汉武帝治国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6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C.张骞通西域——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023-09-30更新 | 330次组卷 | 58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帝王将“民惟邦本作为治国之要”。汉代民本思想在继承和总结以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新的思想体系,其显著特征就是关注民生。贾谊曾明确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且强调“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唱,然后和之”,由此可以看出,汉代民本思想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民”,而是将民作为评价政绩的标准。唐初的魏征和李世民明确地提出了民水君舟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节力役;息边争;不违农时;大办农业,使耕者有田,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赈灾百姓;慎刑罚。明清时期的民本思想家,既不像先秦民本思想家那样强调民在邦国中的地位,劝诫统治者要得民心,亦不像汉唐以后强调人民载舟覆舟的历史作用,他们所强调的是人民作为人的权利,尤其批判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

——摘编自赵树森《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转化》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可谓“鞠躬尽瘁,无论贫贱,皆可入公共学校,即衣履书籍,公家任其费用,收养老人,供给丰美,而终其天年,则可补贫穷者家庭之缺憾,贫者不收医治之费,而待遇与富人纳资者等。”他指出:“国家必有四大主旨:一为国民谋吃饭,二为国民谋穿衣,三为国民谋居屋,四为国民谋走路。”虽然孙中山所谓未来的“大同之世”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不具备实现的可能。但是孙中山将“大同世界”当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而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摘编自万建中《孙中山富国强民的国家建设思想》

材料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变革的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被放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的地位。 2004年3月,国家决定:“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可使农村减轻负担48亿元,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众所周知,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子女辍学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2006年起,我国西部地区率先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十一五”时期,中央计划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包括比较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2006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此后,各地提高农民工待遇、改善农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措施也陆续出台。除此之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对种粮农民的补贴等都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积极解决。

——摘编自赵秀玲《“以民为本”与政府治理——近几年中国政府的惠民政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后古代民本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思想的基本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中国政府惠民政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以民为本思想的认识。
8 . 下表为广州汉墓铁器变化情况(据朱世荣《汉武帝时代江南、岭南经济地位的变迁》)。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B.国家复苏使岭南地位不断下降
C.统治者加强大一统的需要D.江南等地的铜矿资源逐渐增加
2023-07-31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14年得益于前人“凿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总规划开始实施,促进了国际合作。开启“凿空”之旅的是(       
A.秦始皇B.张骞C.王昭君D.班超
10 . 某同学在历史笔记中列举了“推恩令”“初置刺史”“尊崇儒术”等措施。由此可知,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A.周武王推行分封制B.汉高祖建立汉朝
C.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D.汉光武帝重建汉朝
2023-06-15更新 | 312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