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据如表可知,西汉时(     
资料资料出处
“众利侯郝贤,元狩二年,坐为上谷太守入戍卒财物,上计谩,免。”《汉书·武帝功臣表》
“正月旦,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陪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汉官典仪》
“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A.政府重视地方吏治管理B.官员考核制度趋于完善
C.监察官员地位不断提高D.形成多元化的监察体制
2024-02-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第一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二)历史试题
2 . 长沙国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前129—前124年三次分封长沙国定王子15人为侯,一国变成了多国。定王子所封的侯国,有在长沙国境内的,也有在其他郡者。据此可知,当时(       
A.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B.长沙国参与了七国之乱
C.西汉帝王注意强化皇权D.儒学思想成了官方哲学
2023-12-04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两汉时期公卿儒者统计表。它反映出(       

朝代

西汉

东汉

皇帝

汉高帝

汉文帝

汉武帝

汉宣帝

汉成帝

汉光武帝

汉章帝

汉顺帝

汉灵帝

公卿总人数

21

32

146

73

121

54

32

45

71

公卿中儒者

1

2

7

16

25

20

14

21

25

儒者所占百分比

4.8

6.3

4.8

21.9

20.7

37

43.8

46.7

35.2

A.儒者一直备受汉朝重用B.汉武帝时儒者为官成为主流
C.汉武帝后丞相更迭频繁D.东汉时期儒学的影响力更大
2023-12-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4 . 大夫主父偃上疏说:“如今的诸侯王权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其他人却一点封地都分不到。这明显不符合仁孝之道。”汉武帝遂颁诏“让诸侯将朝廷给他们的恩德惠及到其他子弟身上”。此举的出发点是(     
A.使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B.加强中央集权
C.沿袭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传统D.打击地方游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统治前期推行“有为而治”的指导思想,执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对外穷兵黩武,导致统治后期民怨沸腾,被迫下轮台罪己诏。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命霍光、桑弘羊等人辅佐幼主昭帝。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进京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盐铁会议召开。 在会议上,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全盘否定,并进而攻击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作为这些财政措施的经办人,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就盐铁等政策的存废与贤良文学展开了激烈论辩。会议结束,朝廷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

——摘编自陈启喆《盐铁会议和西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明洪武元年(1368年),统治了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但残余势力仍旧盘踞北方,朝廷屯重兵于九边重镇,每年需要军粮250万石,给国家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 洪武三年,朱元璋采山西行省官员建议,令商人于大同仓交米1石,或于太原仓交米1石3斗,发给淮盐1小引(200斤)。 商人纳毕,就可以拿着发给的盐引前往指定的盐场领

取食盐售卖,此即所谓“开中法”。 同时规定,商人贩卖食盐,必须持有盐引,盐与引离,或伪造盐引,即以贩私论处,罪至死。 自此,民间贩盐事业迅速发展,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时期,全国产盐最多的两淮、两浙两个盐区,每年办大盐引(400斤)为 572 400 余引,约占全国盐引数的一半。

——摘自朱宗宙《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演变与扬州盐商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盐铁会议争论的实质及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开中法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6 . 汉武帝时期,分天下为十三州,设刺史,秩六百石(约为中下等县令级别),周行郡国,以“六条问事”,如:强宗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等。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     
A.体现了专制集权统治的强化B.扩大了中央的监察范围
C.兼顾了行政与监察的高效能D.解除了王国带来的威胁
2023-07-02更新 | 287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古语云:“天垂象,圣人则之。”汉代,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思潮广泛流行,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据此可知,汉代天文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集权政治的需要B.农耕经济的发展
C.气象物候的变化D.学术争鸣的活跃
8 . 据史书记载:“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据此判断,汉朝政府(     
A.所遣“骠骑”是指卫青B.向西域移民屯田
C.彻底解决匈奴侵扰边境D.基本控制河西走廊
9 . 早在先秦时期,《公羊传》就曾宣扬过“大一统”和“改制”思想,试图达到拨乱反正的效果。西汉时期,董仲舒就汉武帝在"天道""人世""治乱"三个方面的策问提出了更为系统的"大一统"学说、"天人感应"论以及独尊儒术等主张,后世将这些思想统称为"天人三策"。这反映出(     
A.儒学呈现出空疏烦琐的景象B.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董仲舒思想具有外儒内法的特点D.儒家思想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统治者)通过选择,在诸子百家中逐渐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儒家善于继承前朝的典章制度,并与时推移,加以适当的因革损益,使之合于当世,便于应用。其生聚教训之策,更足以内裕民生而外服四夷。内裕民生应视为安邦之本。在分配经济资源,在财产与权力的再分配过程中,儒家满足人民的一个基本公正合理的要求,强调民生,制民恒产,主张惠民、富民、教民,缩小贫富差距。其推行的文官制度、教育制度,为平民、为农家子弟提供了受教育及参与政治的机会。这种制度的建构本身,是儒家理念促成的。这个制度文明背后的理念,是维系人心,协调社会人心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

——摘编自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是如何通过选择确立儒家地位的,并说明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以隋唐到明清的儒学地位为例,阐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