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2024·山东德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2024-03-13更新 | 677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富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设置的刺史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的秩品,他的权力却很重,监察二千石守相而无所顾忌。但是他对于郡国守相的举劾必须通过年终回京师向中央汇报,并经三公审核以后才能作出处理。由此可知,刺史的设立(     
A.限制了郡国守相的行政权力B.保障了地方长治久安
C.提高了对地方监察的有效性D.导致了三公权力膨胀
2024-03-05更新 | 305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西汉初年,游侠势力渗透到各个领域,一些游侠世家,勾结地方官,横行乡里,“人皆避之”。而汉武帝时期,游侠温恭谨信,大有君子退让之风。导致游侠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政府加强对经济统制
C.国家治国理念的改变D.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2024-03-04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元狩六年,汉武帝遣使循行,除了存问抚恤、举荐贤才之外,更重要的是“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由此可知,汉武帝此举旨在(     
A.规范地方行政B.完善监察体制
C.惩治贪官污吏D.削弱郡国权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语·鲁语》记载:“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至汉武帝时,为打压丞相,任用内侍亲近之人组成内朝,使其总理朝政,参决政事。内外朝制度的推行(     
A.延续了先秦制度的传统B.强化了君权神授的观念
C.给予了外戚干政的机会D.解决了朝臣擅权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初在丧葬上推崇薄葬,汉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武帝后盛行厚葬,“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汉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B.社会习俗受主流思想影响
C.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D.伦理道德规范的逐渐弱化
2023-10-20更新 | 716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罢苑马,以赐贫民”。建元三年,“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元狩四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汉武帝此举(     
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B.防止了地主土地兼并
C.限制了人口流动和迁徙D.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
2023-10-11更新 | 468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据记载,西汉刺史“奉诏六条察州”,其中对“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的监察目的是(       
A.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及横行乡里B.禁止中央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
C.杜绝诸侯王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
9 . 汉武帝规定“食禄之家不得治产,兼取小民之利”,在“商者不农”上没有做过多的限制;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接受桓谭关于“禁民二业”(禁止一人兼营两种行业)的建议,基本目的在于“举本业而抑末利”。这种变化(     
A.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B.逐渐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C.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迁D.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10 . 汉武帝时常令风俗使巡行天下,其主要任务有:代行天意,宣示“圣德”,搜访民情民意,按察各地的施政情况,惩处有违“圣政”者,举贤征隐。汉武帝的这种做法(       
A.有利于形成上下互动的统治机制B.推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目的在于强化对社会舆论的控制D.适应解决相权问题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