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汉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各郡国和大商人开始把控盐铁生产。在汉武帝时期召开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对此提出:“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会后,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据此推断,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初衷是(     
A.严厉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B.加强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
C.加强国家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D.解决攻打匈奴所需经费问题
2 . 西汉自武帝起,盐铁官营“历宣、元、成、哀、平五世亡所改变”。东汉政权建立后,“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出铁多者置铁官,主鼓铸”,仅收盐、铁之税而已。汉和帝即位之初曾言“(先帝)复收盐铁,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故罢盐铁之禁,入税县官如故”。据此推知,导致两汉盐铁政策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技术的进步B.儒家思想的影响
C.边疆局势的缓和D.政治环境的变化
3 . 《史记》记载“(汉文帝)治霸……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这使得人们对霸陵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近年对“江村大墓”考古时发现,大墓布局呈现只能有皇室使用的“亞”字形,并出土了车府、中司空印等中央机构的印章以及有典型少数民族特色的金银器。经一系列考古发掘确认,“江村大墓”即是汉文帝霸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历史出现了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趋势
②汉初尊奉黄老思想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③中司空、车府等官职都隶属于皇帝掌控的中朝
④考古发现为解决历史争议提供有力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8-16更新 | 920次组卷 | 15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4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人之主大,天地之参也”“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君子(一般指高层)是社会民族的栋梁,可以驾驭万物,自然也就是人民的父母。由此可知,董仲舒(     
A.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B.强调完善个人的修养
C.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D.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2022-08-10更新 | 665次组卷 | 20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策,在北疆、西南等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郡县,负责该区的民政和防务。对于内徙的边疆民族,则设立属国,其内部事务仍由该部酋长负责。西汉王朝还以长城为主干,构建了由塞、障、亭、燧组成的边防体系,并开展了以军屯为主的屯田活动。此外,西汉王朝还对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征讨、纳降、内徙等政策,实现对匈奴的管辖;对西域诸国则主要通过频繁派遣使者、和亲、征讨、册封官爵等政策,实现对西域的掌控。

材料二   对于内地和边疆,乾隆继承了康、雍的思想,认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并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的作用,如:安抚首重蒙古成为清朝的基本国策,以及设立与六部平行的理藩院。对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土司制度,清政府也逐渐废除,并设置流官予以管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边疆治理的进步性。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认识。
2022-07-24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
6 . 汉初,统治者颁行“复弛商贾之律”,文景之时,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武帝时,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B.加强了经济控制
C.规范了商业市场秩序D.解除了国家威胁
2022-07-09更新 | 2777次组卷 | 27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
7 . 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B.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C.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D.人地矛盾加剧导致流民增多
2022-06-27更新 | 3145次组卷 | 37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8 .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   汉武帝时开通的西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兴起的重要标志。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道。除西北丝绸之路外,还有西南丝绸之路和东北丝绸之路。此外,两汉时,与中国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国际贸易足迹远达安息、罗马等国家。唐朝始设市舶使,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最早出现在海上贸易频繁的广州。宋初设市舶司时,明确规定出海商舶须申领“公凭”,上报引目,这引目相当于今天的进出口货物报税清单。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

---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以前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021-11-14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
9 . 西汉武帝除了把盐、铁、酒等手工业收归官营外,还实行了“平准均输”。均输官将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抑制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以此平抑物价,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武帝的经济措施
A.大幅度降低了民众的生活成本B.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
C.为西汉对外开拓提供经济助力D.导致民间商业发展水平衰退
2021-10-15更新 | 1126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董仲舒完善了天人感应的灾异说。从理论上来看,它能够让官员利用灾异来限制皇权。但从现实运用上看,结果却背离了理论设计的初衷,沦为儒生官员政治斗争的工具,而人主往往成为灾异解读的裁判者。这主要是因为
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B.理论设计存在先天不足
C.灾异解释缺乏权威性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尖锐
2020-05-08更新 | 975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