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 道试题
1 . 西汉时期,社会上已较难看见穿着胡服的人,下图所示的深衣原本是楚人效仿北方各国而着用,到了汉代,由于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所以楚风流行,北方原有穿着深衣的习尚益发盛行。据此可知(     
A.服饰文化呈现统一趋势B.南北文化差异逐渐消失
C.民族融合趋势日渐放缓D.地域文化影响不断扩大
2023-05-29更新 | 401次组卷 | 4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名校预测历史试题(湖北卷)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朝强力离散宗族的政策激化了与原东方六国地区的矛盾。汉初,刘邦以“汉政”代“秦政”,下诏复故爵田宅,六国贵族之后、豪强大姓无论是迁于关中还是回归故里,其宗族势力均迅速复活。他们交通王侯、操纵乡里,甚至成为诸侯王的依靠。景帝开始打击宗族不法行为,将抑制宗族势力纳入国家治理面。汉武帝增设刺史,以六条问事,第一条就是针对“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其余五条均为针对“两千石”的条款,打击核心都是宗族大姓及其保护伞。还通过加重资产税、算缗、告缗等措施,使依附于豪强的农民直接隶属于国家,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加强。不过,汉武帝打击宗族固然严厉,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其发展。

——据臧知非《秦汉宗族政策与基层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宗族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宗族政策的特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阶段时期特征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周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先民建立了最初的多民族国家,即夏、商、西周。在这个过程中,“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从春秋到秦汉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加强中央集权。一些新民族加入,主要有匈奴、南越和西域各族等
第三阶段从魏晋到隋唐经过民族交融,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核心——唐人。我国各民族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关系
第四阶段从五代到元经过分裂,再次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首次形成了一个以蒙古族为统治民族,以汉族为多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第五阶段明清(鸦片战争前)清朝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各方面密切关系所自然形成

——摘编自孙进已《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


从材料中任选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围绕“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西汉《史记·高祖本纪》中载:“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颜师古对琅邪、即墨作注:“二县近海,财用之所处。”这表明,秦汉时期(     
A.海洋开发在部分地区初见成效B.朝廷建设了沿海防御体系
C.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海陆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
5 . 学者张岂之在论述秦末到汉武帝时期时,总结指出:“历史之所以成为人的群体活动舞台,并非哪一个阶级、阶层在这里扮演独角戏,而是众多人群展示各自智慧才华的场所,这些智慧的结晶就是‘文明’。”这段话意在强调(     
A.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作用B.所有人的智慧构成文明
C.汉武帝善于重用各种人才D.历史发展是合力的结果
6 . 公元前135年,闽越围攻东瓯,制造边疆危机。汉武帝在解决危机后说,“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仰治,并把视野转向北方。据此可知,当时汉朝(     
A.奉行外儒内法思想B.初步具备大一统的基础
C.有效解决王国问题D.以稳定社会为首要任务
7 . 汉律中有“非正与乱妻妾位律”,诸侯王施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只允许嫡子为嗣:如正妻无子,则除国为郡,庶子再多也无用;若试图让庶子继承,即所谓“非正”,免为庶人;如若试图从母亲那里变更庶子地位,则为“乱妻妾位”,不仅免为庶人,而且有时还处以迁刑。这一政策旨在(     
A.彰显中央法律权威B.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C.维护嫡长子继承制D.遏制外戚政治影响
8 . 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023-05-18更新 | 1037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当时的货币借贷利率通常为20%,灾年时可达100%。《后汉书》中记载东汉的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人”。借贷者往往“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出”。据此可知,汉代(     
A.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限制B.国家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富商大贾操控了地方税收D.民间租佃关系普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汉书》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和太常、博士等商议,提出“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仪为官”,并且选通一艺以上的小吏“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得到武帝批准。这一建议的实施(       
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B.提升了官员的行政能力
C.体现了治国方略的调整D.重塑了社会的伦理规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