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B.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C.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D.人地矛盾加剧导致流民增多
2022-06-27更新 | 3147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史纲》:以前郡国每年对皇帝各要贡献若干土产。这些贡品有的因为道路遇远,还不够抵偿运费,有的半途坏损了。有人给武帝出了一条妙计:其一是让这些贡品不要直运京师,就拿来做货本,设官经理,运去行市最高的地方卖了,得钱归公。其二是行于京师的。武帝在长安设了一所可以叫作“国立贸易局”。网罗天下货物,“贱则买,贵则卖”。上述做法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经济举措
A.改革币制B.盐铁官营C.抑制工商D.均输平准
3 . 从公元前105年开始,两汉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推行屯戍政策,以军屯为主,最多的年份屯军人数多达几千人。屯戍士卒修建了许多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设置管理屯戍事务的行政机构。这一举措
A.根本目的是发展当地经济B.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C.为丝绸之路开通铺平道路D.开始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
2022-05-23更新 | 2347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后,置酒泉等郡。武帝时期向河西移民大约15万人,“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政府“赐田宅什器,假以犁、牛、种、食”,但不准再迁回内地。据此可知,汉代河西移民
A.获得免除徭赋的优待B.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
C.具有兵农合一的特点D.改变了当地的生产方式
5 . 汉武帝时,以刺史凌驾于郡守之上,用于监督、制约邯守权力,刺史仅限于“六条问事”,“非六条不察”,越权要受到恶处。设司隶校尉,监察除三公之外的中央、京师及京师附近的百官。在丞相府中设丞相司直,有权监察包括三公在内的中央各级官僚。汉武帝的这些做法
A.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B.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D.将选官和用人权收归中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解决对匈奴作战的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在西域实行屯田制度。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始招募内地农民戍边屯田,对戍边农民赐予官爵,分给官地、农具、种子等。公元前119年,实行军队屯田,屯田所需土地、农具、种子等各种用品由国家统一发给。此后,军队屯田逐渐成为主要屯垦模式。开始时屯垦多由临时机构管理,到汉元帝后,西域都护成为屯垦总管,下有都尉或校尉、曲侯、屯长等分管各屯垦点。西汉在西域的屯垦不仅为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也成为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的重要国策。

——摘编自李祖德《西汉的屯田》等

材料二       新疆和平解放后,为了解决当地严峻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在新疆开展大规模屯垦戍边。1950年,驻疆部队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当年实现了粮食蔬菜的自给。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军队建设军垦农场逐步转变为兵团职工建设国营农场,新疆屯垦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屯垦规划,兵团积极引进、吸收研发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使新疆的国营农场建设朝着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战略,形成多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为新疆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赵曼《新中国新疆屯垦戍边之发展阶段与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政府在西域实行屯田的主要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疆屯垦与西汉西域屯田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就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知。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辛勤的小农所从事的生产使汉帝国的粮食储备极为丰盛。与此相反,罗马帝国居民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来自埃及。与汉帝国相比,罗马的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在政治机制上,汉帝国的国家机器靠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运转。从中央到地方,皇帝的触角可伸至每个角落。罗马帝国由元首(皇帝)和元老院治理,其统治中心实际上只限于罗马本土。意大利半岛以外的行省基本上呈半独立状态。他们有各自的议事会、军团和城市自治权,和帝国机器的运转很难同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汉民族强烈爱国意识的写照。罗马公民对国家政治不太过问,关心的是个体,是自己的冒险和发财。

——摘编自张齐政《也谈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兼与汉帝国比较》

材料二   235285年,“罗马前后更迭二十六位皇帝,废立皆决定于军队”,甚至出现了“三十僭主”的分裂局面,军队哗变,各地区割地自据。自4世纪中叶开始,罗马帝国内部奴隶反抗斗争不断,帝国外部大批蛮族入侵,两股力量里应外合冲击着帝国的统治。瘟疫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直接导致罗马军队参军人数的下降,面对源源不断的外族入侵,罗马军队不得已征召了大量的蛮族雇佣兵,从而使罗马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加深,这间接导致了罗马政治局势的动荡。在大灾难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与无助,人们开始逐渐丧失对皇帝的信任。再加上罗马人自身的传统民族精神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民的社会道德体系逐渐崩塌。

——据邢国峰《蛮族入侵与罗马帝国的衰亡》整理

材料三   在对匈奴的斗争中,汉帝国文武兼备,通过武力征伐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通过政治联盟和文化渗透,很好地配合了军事斗争。西汉统治者综合运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运筹帷幄,制定并成功实施了一整套战略,最终实现了北拓边疆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张韶梅《西汉北拓边疆战略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在国情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外来侵略对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影响。
2022-05-02更新 | 749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诸侯相,统领百官,汉初多由功臣担任。文景时期,多选宽厚长者任诸侯相;汉武帝后,众多儒生被选任诸侯国的相、中尉和内史等官职,“傅相皆儒者,旦夕讲诵,足以正身虞意”。上述变化反映出,西汉(       
A.注重推进移风易俗B.行政中枢权力转移
C.主流治国理念变动D.郡国并行体制完善
2022-04-26更新 | 941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十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汉书·张骞传》记载,元狩四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武帝批准带“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永元)六年,班超复击破焉耆,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由此可知,两汉时
A.政府保证丝路畅通B.外贸以西北丝路为主
C.政府推动丝路交流D.中外经贸往来频繁
2022-04-15更新 | 893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时,将军杨仆屡建大功,但因家乡宜阳在函谷关外,以不是关内人为耻,请求武帝同意将函谷关向东迁移,“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徒关于新安”。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汉武帝“好广阔”体现了其好大喜功的特点
B.“耻为关外民”折射了民众对中央的心理认同
C.“关中本位”是汉重要的地缘政治思想
D."杨仆移关”迎合了汉武帝的政治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