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卿。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予之。”

——汉·晁错《守边劝农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政府的边疆政策及其特点,并说明推行该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   “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其数甚恶者,事类有十,故称“十恶”。然汉制九章。虽并湮灭,其“不道”“不敬”之目见存,原夫厥初,盖起诸汉。案梁、陈以往,略有其条。周、齐虽具十条之名,而无十恶之目。开皇创制,始备此科,酌于旧章,数存于十。大业有造,复更刊除,十条之内。唯存其八。自武德以来,仍遵开皇,无所损益”。

——《唐律疏议》

注:十恶:反逆(谋反及篡权行为)、火逆(毁坏皇家宗庙、陵寝及宫殿行为)、叛(背叛朝廷或国家)、降(投降敌伪)、恶逆(谋杀或殴打尊亲属)、不道(灭绝人道的残杀人行为)、不敬(偷盗皇家器物或祭祀用品以及过失危及皇帝安全)、不孝(不奉敬侍养尊长及违反服制行为)、不义(部下及百姓杀死郡县官吏或丈夫去世而妻子匿不举哀等行为)、内乱(亲属之间犯奸乱伦行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十恶”的具体内容角度分析政府推行该律令的目的,归纳《唐律疏议》的特点,并指出其在中国古代法治史上的地位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2 . 有论著记载,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波斯湾地区后准备渡海,安息国的船员对他说:“大海上非常辽阔,如果顺风走还好,最快三个月时间就能过去;要是遇到逆风的时候,那就要花上两年的时间。所以呢,你要准备三年的粮食。而且,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最容易得思乡病,会经常死人的。”甘英只好返回。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A.丝绸之路还未开通B.通往罗马的陆路交通被阻断
C.安息垄断了东西方的丝绸贸易D.汉朝和罗马帝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将军事有关的地形分为“根本之地”和“起事之地”。纵览天下,在地形和物产方面,同时具备自保与自足双重优势的“根本之地”非关中莫属……秦国要完成统一天下之举,若紧靠自身的地理优势,只能做到守本,而起事则需要运用天下之势……秦统一天下,如同一道波澜壮阔的洪流席卷天下,关中的地理基础与人的谋略共同成就了这一千古伟业。

——摘自韩茂莉《大地中国》

材料二   西汉政府以函谷关为界,分为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元罪三年(公元前114年)推行“广关”政策。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迁至新函谷关(如下图),形成以新函谷关为界的新“关中”地域。通过这一举措,不仅函谷关东移,同时关中的东北界也由临晋关(即蒲津关)为标志的黄河一线,向东推至太行山一线。

——摘自韩茂莉《大地中国》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将全国划分为6大行政区,在西北、华东、中南、西南4大行政区建立军政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北地区流散的较大股匪有470余股13万人。为稳定社会秩序,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人民有步骤地开展了斗争。195010月,西北局领导发动群众为前线增加生产,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1951年底,陕西、甘肃、西安等市都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除新疆外其他都代行省、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经过土改的陕、甘两省,有2714个乡农民代表会议代行了乡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项举措巩固了人民民主的政权,推动了人民政府的各种工作。

——摘编自梁越兰等《习仲勋对建立和巩固西北人民民主政权的贡献》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战国时期秦国为经营“根本之地”推行的举措,并分析秦统一所利用的“天下之势”和采取的“人的谋略”。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推行的“广关”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并分别简述其意义。
7日内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初年,汉武帝的舅舅田蚡任宰相,一次奏事,坐谈竟日。他荐举升迁的官员,有的从平民直接任职为两千石的高级官僚,很多郡守和诸侯王也都积极依附田蚡。这表明(     
A.治国理政效率提高B.汉朝统治危机加剧
C.中枢机构急需调整D.官僚政治基础扩大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至西汉前期,中国北方匈奴强盛,置僮仆(奴隶)都尉管理西域,因“赋税诸国,取富给焉”,西域诸族“不相亲附”,匈奴还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汉武帝制定联络月氏“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派遣张骞“凿空”西域。……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实现了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由此奠定了新疆地区在维系中国陆上交通、护卫中原诸王朝之西北地区边防安全的政治基础。

——田卫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新疆历史叙事构建》

材料二   当时新疆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西方殖民势力的觊觎,其中有俄国“拓境日广”,扩张态势逼人。左宗棠认识到“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新疆这样的地缘战略价值触动了清廷中枢,让清廷认识到重视塞防,收复北疆,方能“居中控制,南钤回部,北抚蒙古,借以备御英俄”。……同时建议“为新疆画长治久安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须“设行省,改郡县”,从而为新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也使得原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由伊犁转移至乌鲁木齐,影响至今。

——改编自袁天阳《左宗棠的边疆治理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结合所学,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时期新疆面临威胁的实质。结合所学,简述左宗棠为解决新疆危机所作的贡献。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以都护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在将僻远的西域地区纳入汉朝统治体系的同时,又保留了西域诸国的自治权。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适应了西域地区民族复杂的情况,可以使西域诸国均得到很好的治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汉朝民族政策具有包容性   ②西域都护府是军政合一的机构
③西域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   ④汉武帝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古代某一朝代的疆域图,据图推断,这是(  )

A.西汉B.东汉C.东晋D.唐朝
8 .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发生变化,皇权进一步集中。这里的“变化”指的(     
A.采用郡县与分封并行制B.出现中朝与外朝的划分
C.颁布“推恩令”D.地方监察制度形成
2024-05-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即位后,宣称有的诸侯子嗣多达十几人,却只有嫡长子才可继承封地和爵位,这不利于宣扬仁孝之道。因此,规定诸侯必须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此举的目的是(     
A.宣扬儒家的仁孝之道B.削弱诸侯封地和势力
C.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
2024-05-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10 . 某官署坐落于靠近以前匈奴单于所在地的位置,是汉朝政府在西域的军事和政治中枢。汉朝还在这里屯田,把哨楼、城墙组成的边防网络向前推移,延伸到中亚地区。据此可知(     
A.该官署位于河西走廊一带B.汉武帝积极开拓西北疆域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D.机构设置促进了商路开通
2024-05-14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