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汉光武帝“只求田必有税”,要求官员对土地实施检核。然而,奉命检核的官吏面对的情况却是“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这说明,当时(       
A.地方割据趋于严重B.土地兼并难以遏制
C.等级秩序遭到冲击D.中原经济发展受阻
2024-03-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的《庄园图》(见下图)画面上群山环抱,庄园里面有走廊、房间、坞壁。厩栅中养着马、猪、羊等家畜,还有牛耕、采桑、沤麻、养鱼、狩猎、酿造等景象。由此可知东汉庄园经济(     
A.商品经济十分繁荣B.采取多种经营策略
C.放松对外安全防范D.产品以交换为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和帝时期,窦太后临朝,其兄弟窦宪、窦景等,并居机要,掌握实权。窦氏一门富贵,其子弟亲戚无不飞黄腾达。这一现象反映了(       
A.皇帝年幼无知,未能掌握实权B.太后独揽大权,实行专制统治
C.外戚势力膨胀,皇权受到威胁D.当朝政治腐败,外戚势力抬头
2024-01-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汉光武帝于建武十五年颁布度田令“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并亲自主持度田。他一改自己的“欲以柔道治天下”的方针,严惩那些敢于违抗诏书,“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的官员。这说明当时(     
A.豪强地主势力强大B.官员腐败现象严重
C.地方割据局面形成D.小农经济严重衰退
2023-12-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考(三重教育)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面为考古学者在广西合浦黄泥岗东汉墓发现的“绿柱石、水晶混合串饰”。经鉴定,该串饰除9颗水晶、1颗玉髓外,其余均属海蓝宝石和绿柱石,其中绿柱石主要产自南亚,是当地流行的奢侈宝石。下列对该串饰解读正确的是(     

A.兼具一定的艺术和史学价值B.反映出东汉与南亚的商贸联系密切
C.印证了当时陆上丝路的繁荣D.表明丝路促进了区域文明相互交流
6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7 . 东汉明帝分封皇子时,将各封国领地都减少了一半。马皇后认为,这样俭省不符合祖制。明帝说,我的儿子怎么能与先帝之子等同呢,一年供给二千万就足够了。这种做法客观上(     
A.提升了先帝权威B.消除了割据隐患C.解决了王国问题D.有利于中央集权
2023-11-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文献通考·封建考》云:“至东都,始有未与国邑,赐美名之例……至明帝时,有四姓小侯,乃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外戚子弟,以少年获封者。又肃宗赐东平王、苍列侯印十九枚,令王子年五岁以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此二者,皆是未有土地,只佩印,受俸廪。”由此可知,东汉(     
A.国家治理体系日益成熟B.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中枢机构权力分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武六年(30年)六月,光武帝下诏:“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当年就裁并了400多个县,裁减大小官吏数万人。次年三月,光武帝又下诏:“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驾兵车的士兵)骑士、材官(供差遣的低级武官)楼船士(水兵)及军假吏(临时职务的军吏),令还复民伍(复员为编户齐民)。”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见诸记载的精兵简政。建武六年十二月,光武帝还曾下诏说:“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汉景帝时)旧制。”光武帝之子汉明帝继位后,“遵奉建武之教,有加而无改……故吏称其官,民安其业,远近肃服,户口滋殖”。

材料二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鉴于“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之间(隋文帝、隋唐帝统治时期)”“民少吏多”“乃命所司大加并省”,从而为裁减地方官员做准备。他对房玄龄等大臣说:“致理之本,惟在于审(意为精简)。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在唐太宗“务省官员”的思想主导下,中央机构官员由2000余人裁减为643人。唐太宗还规定:从此以后,倘若有乐工及从事杂务的人,技艺超过同类人的,只能格外奖赏钱帛,决不能超授官爵;对“宗亲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年老及耄或积病智昏”的官员,就安置他们退休,以免“久妨贤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崇政《精兵简政与官冗吏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光武帝“精兵简政”的背景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较于汉光武帝,唐太宗精简官员做法的进步之处,并运用唯物史观说明东汉初年和唐朝初年“精兵简政”的必然性。
10 . 唐代官修行政法典《唐六典》记载官制源流,其中有载“(东汉)光武亲总吏职,权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B.重用儒家学者,提升儒学地位
C.制约宰相之权,加强君主专制D.强化监察制度,抑制地方豪强
2023-10-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