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与影响


——摘编自李令福《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规律及其启示》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图片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任选一个城市说明其作为都城的原因;也可就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趋势进行论证:或者简析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与中华文明的外向扩展之间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8-10更新 | 34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125年冬天,洛阳暴发了大疫,朝廷在十二月的诏书中说是因为“阴阳不和”导致“疫疠为灾。”第二年即公元126年正月甲寅诏中又说:“奸慝缘间,人庶怨读,上干和气,疫疠为灾。”……“冬十月丁亥,司徒朱伥以疾疫罢”,企图以此达到消弭疫灾的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祖亮主编《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疫灾分布的时空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汉代疫灾应对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021-04-23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末年,社会危机严重,天下大乱。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减轻赋税,精简机构,休养生息。同时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他多次下令释放和保护奴婢,打的旗号是贯彻儒家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公元26年,战乱纷扰,刘秀下诏:“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去。敢拘执,论如律。”公元30年十月,光武帝下诏令:“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不应旧法者,皆免为庶人。”公元31年春,又“诏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非犯殊死皆一切勿案其罪,见(现)徒免为庶民。耐罪亡命,吏以文除之”。除了把正在关押的犯人放出外,还把逃跑的一般犯人的罪除去。经过多次改革,东汉王朝的经济和生产力逐步恢复,社会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释放的非自由人的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汉前期光武帝人口制度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光武帝在建立政权、强化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积极推行军制改革。他强化中央军,精简和削弱地方军,以中央军驾驭地方军作为军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后汉书·百官志》:“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七年二月,罢护漕都尉;同年三月诏:“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是岁,省长水、射声二校尉。九年,又省关都尉。以后因形势需要在边郡和内地关中等地也设置了一些都尉,但如应劭《汉官仪》所言,“每有剧贼,郡临时置都尉,事讫罢之”。为了边防作战的需要,西汉有“令戍卒岁更”之制,光武亦予以废除。

——摘编自王晓易《光武帝怀柔四夷:东汉初期军制改革与边防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军事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武帝军事改革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
2019-06-21更新 | 4286次组卷 | 24卷引用: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217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光武(帝)建国伊始即以黄老无为作为治国思想,“议省刑法”“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致力于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光武深知,要真正与民休息,就必须把国家的战争体制转向经济建设体制。《后汉书·光武纪下》曰:“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建武十七年冬,光武宣称:“我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这种浸润黄老无为思想的“柔道”影响到光武的对外政策。光武以“柔”为主的边防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从而使东汉精兵简政、休养生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汉书·刑法志》称:“自建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光武中兴”其实与光武的边防政策密不可分。

——摘编自《东汉初期军制改革与其边防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在建国初期进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东汉光武帝改革的影响。

2018-05-17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