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2024高二下·北京·专题练习
1 . 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③①②
2024-06-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选择题汇编——世界史(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读如图信息。图中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岭南地区(     

A.新式耕犁的推广B.生产力领先全国C.中医药事业繁荣D.社会秩序较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中后期, 官场出现诸如: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遭母忧,弃官行丧”;赵典会帝崩,“遂解印绶策付县,而弛到京师”;延笃举孝廉为平阳侯相,“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等现象。这表明当时(     
A.封建官僚政治成熟完善B.王国势力遭受沉重打击
C.儒家伦理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腐败加剧社会动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年份

口数

出处

157年(桓帝永寿三年)约5600万

《晋书·地理志》

280年(武帝太康元年)约1600万

《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约2900万《隋书·李德林传》等
609年(杨帝大业五年)约4600万

《隋书·地理志》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约3700万

《通典·食货》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约5300万

《通典·食货》

760年(肃宗乾元三年)约1700万

《通典·食货》

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约1600万

《旧唐书·穆宗纪》

材料二:(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4-06-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齐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永元四年,宦官郑众帮助和帝铲除窦氏权贵集团.因功受封,迁大长秋(官名),后又封侯,“于是中官(宦官)始盛焉”。这印证了(     
A.专制制度的特性B.士族势力的强大C.中央集权的加强D.选官制度的弊端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研究发现,东汉时期“灾异”的出现显著增加了三公遭到贬职、下狱、甚至被杀的概率,特别是当日食和地震出现时,三公的平均任期显著缩短。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巩固B.灾异责任的划分更为细致
C.天人感应说的初衷被异化D.传统文化影响中外朝运行
2024-05-27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2024-05-10更新 | 56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表史载先秦至隋代黄河决溢改道基本情况表,据如表推断,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代基本情况
先秦、秦决溢改道的记载很少
西汉决溢达十次之多,其中五次都导致了改道
东汉决溢一次。前期河患严重,王景治黄后河患减轻
魏晋—隋长期安流,三百多年只有三次决溢
A.治河官员的贤愚B.历史记述的疏密C.农耕区域的伸缩D.封建王朝的盛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