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春秋时代华夏意识的产生,汉民族开始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为诸子百家的诸文化被创造出来,又逐渐在秦汉时代被统合为华夏的文化。秦汉对前代的继承方式,带有将原本来源各异的民族与其诸种文化整合为汉民族、中国文化的特质,统一的文化意味着“中国”的形成。

——摘编自【日】石见清裕《秦汉VS隋唐,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

材料二   隋唐对前代的继承之处,是汉民族向南方扩张,同时从北方新来的诸民族不断涌入中原。北方民族带到中原来的还有接受波斯文化形成的希腊风伊朗文化和接受印度文化形成的中国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隋唐结束了魏晋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混乱,带来久违的和平与繁荣的唐代。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在素朴主义的民族和文明中的东洋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文化与隋唐文化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秦汉与隋唐文化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两汉时期,文人献赋盛行。西汉武帝时,如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东汉建都洛阳后,一些关中遗老仍然盼望朝廷能够回迁长安,对此,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文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C.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D.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4-03-07更新 | 592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东汉末年,时人对君臣关系有了新的思考,他们认为君主之“明”才是君臣关系得以维系的“义”,而基于对这种“义”的共同认识,才有了臣“忠”的可能与依据。这反映出东汉末年(     
A.儒学埋论体系不断完善B.士人积极反抗中央统治
C.君臣关系发生急剧改变D.社会出现了离心的趋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故周王序得其道,千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其观点实质上是(     
A.抨击郡县制,主张分封制B.主张以道治国,反对以法治国
C.认同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D.认为君主制是秦亡的根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称赞循吏们是“奉职循理”,“不教而民从其化”,而《汉书·循吏传》记述的循吏事迹,多为关心民事,发展生产,“行教化之策”,做到“所居民富,所去见思”。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主流思想的因循B.史家价值判断的不同
C.选官方式的变革D.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前期的墓葬一般比较节俭,真正的厚葬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以后,汉代帝王的厚葬现象开始十分突出,丧葬耗费尤为惊人。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气孔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窦馆夫妇墓葬中,随葬品豪华奢侈、“厚葬多藏,器用如生人”。不仅墓制模仿生前的地面住宅,随葬品也尽量做到应有尽有,包括人生前所用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处处部是生人的翻版。农民和其他劳动者阶层在权富豪党竞奢厚葬的影响下,也纷纷募效、厚葬成为一时风气。丧葬本来有严格的礼制、但汉代旧礼已破、礼又未确立、人们往往随心所欲,自行其是,竞相僭越。昭帝时,贤良文学认为:“生不致其爱敬,死以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放,至于发屋卖业。

——摘自王忠《两汉时期的厚葬之风》

材料二   “世俗轻愚信祸福者,畏死不惧义,重死不顾生,竭财以事,空家以送终。”“无益于奉终,无境于孝行,但作烦搅扰,伤害吏民。”厚葬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消费,对于广大贪苦农民来说,他们”生有终身之勤,死有暴骨之忧”。汉墓十墓九空,绝非夸张,可以说厚葬之初,也是盗墓之始。就汉代而言、厚葬与“虽有其财,而无其尊、不得逾制”的封建礼创制背道而驰,破坏尊卑之序,冲击封建治秩序。

——据王充《论衡薄葬》、班固《汉书成帝纪》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以后厚葬现象盛行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厚葬现象盛行的危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