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司马迁认为,郭解年轻时虽扰乱社会秩序,但成熟后“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逐渐受到人们的仰慕;宋代司马光却认为,郭解是威胁国家稳定、扰乱社会秩序的暴徒,编撰《资治通鉴》时,反映郭解正面形象的内容均删去不载。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A.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B.所处社会阶层的区别
C.历史叙述的价值取向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7日内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史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   

铜奔马,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铜奔马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史料二   “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枝、身毒国。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史料三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闾阖,观玉台。”

——西汉武帝刘彻《天马歌》

史料四   

画像石是汉魏时期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中,汉代画像石上有大量反映出行、征战和升天的奔马形象。

从上述史料中选取两则史料说明其史料价值,并围绕主题“天马与汉代的时代精神”,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清楚,史论结合)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春秋时代华夏意识的产生,汉民族开始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为诸子百家的诸文化被创造出来,又逐渐在秦汉时代被统合为华夏的文化。秦汉对前代的继承方式,带有将原本来源各异的民族与其诸种文化整合为汉民族、中国文化的特质,统一的文化意味着“中国”的形成。

——摘编自【日】石见清裕《秦汉VS隋唐,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

材料二   隋唐对前代的继承之处,是汉民族向南方扩张,同时从北方新来的诸民族不断涌入中原。北方民族带到中原来的还有接受波斯文化形成的希腊风伊朗文化和接受印度文化形成的中国佛教文化,以及道教文化。隋唐结束了魏晋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混乱,带来久违的和平与繁荣的唐代。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在素朴主义的民族和文明中的东洋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文化与隋唐文化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秦汉与隋唐文化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高祖统一天下后,“长安置祠祝官、女巫”;汉武帝对天地诸神祭祀礼作了创新性融合与改革,大胆地将万神聚于泰一祠坛;汉成帝至王莽时期又进行了郊祀改革,规整了国家祭祀系统。有关长安的种种神异传说在民间流行,世代相传,使长安逐渐演化为“神都”。这说明(     
A.政府政策决定社会记忆B.国家治理需非理性要素
C.汉代大力推行神权政治D.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强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等校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造纸术

材料一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材料二   怛逻斯战役是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场大战。被阿拉伯人所俘的唐军兵士中,有一些是造纸工匠,这些工匠把造纸法传入撒马尔罕和巴格达。830年,巴格达建立了由科学院、图书馆、译学馆组成“智慧宫”,大规模开展翻译事业。撒马尔罕和巴格达生产的纸,为翻译事业提供了条件。译学馆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科学文化遗产。古希腊的许多科学著作得以保存下来,几乎全赖阿拉伯文的译本。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西班牙是欧洲最早发展起造纸业的国家。纸的大量生产推动了西班牙翻译古典遗产的热潮,许多重要的阿拉伯学术著作以及古犹太和古希腊的重要著作在11、12世纪被译成西欧知识界通行的拉丁文。这些著作在希腊古典文化和欧洲近代科学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到14世纪末,意大利、法国、德国南部都有了纸的生产,纸大致已经代替羊皮纸成为通行的书写材料。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1)依据材料一,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其影响。
7日内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就汉代儒学来看,西汉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希望开创大同世界;东汉完全以考证训诂为学问,对一两个字眼可以有繁琐的考订。这一变化(       
A.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反映出东汉政治统治的腐朽
C.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涵D.折射出社会发展活力的衰退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班固)父彪,当两汉之际,“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在上层社会中颇有声誉,“好古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他续《史记》,但反对司马迁的异端观点,坚持“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的正宗之学。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班彪病死,留下了遗作《后传》。班固为父守丧期间拜阅了父亲《后传》的手稿,感到父亲“所续前史未详”,经过反复思考,决心要继承和发展父亲的史学事业。班固历时二十年写《汉书》,记刘邦起义以至王莽的失败,共分纪、表、志、传等四个部分。《汉书》中有4篇纪、6篇表、3篇志、40篇传是在《史记》的基础上写的,其中有的是增补了多少不等的材料,有的是基本上依原文照录。

——《史记》的传承与增补

材料二   班固利用了《史记》在体例、史料、写作艺术以及某些观点上的成就,并且也利用了《史记》的学术威信和社会威望,但用正宗的观点挤掉了《史记》的进步精髓而加以改写。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汉书》不像《史记》那样把汉的建国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考虑,它指责《史记》把汉史“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是把汉的历史地位压低了。他在《叙传》里证明汉以火德代周末之木德,正如帝尧之以火德代替帝喾的木德一样,是按着必然的程序出现的。第二,《汉书》抛弃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进步内容,而把天人感应的神学说,特别是五行灾异学说当做社会现象的永恒规律来宣扬。第三,《汉书》以强调封建性代替《史记》的进步性。《史记》尊信《诗》《书》但决不同意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并且还自命为“一家之言”,《汉书》与此相反;《史记・货殖列传》中申述财富的不齐决定了人民社会身份的贵贱,并肯定农工商虞治生谋利的活动是人类生活资料的来源,从而反对官方的经济垄断,而《汉书》则以封建等级不可逾越为永恒秩序,要求百姓“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一一大一统中古时代》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班彪、班固父子续写《史记》的不同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史记》、《汉书》产生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班固挤掉《史记》进步性的表现和原因。
2024-05-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新高考考前提分演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如表可知,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史学领域代表性成就
著作作者中国史学地位史学家对其评价
《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郑樵:“断代为书,是致周秦不相因”
《汉纪》东汉·荀悦开创编年断代史体例顾炎武:“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
《东观汉纪》东汉官修第一部官修史书范晔:“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
A.重视历史文化传承B.官修史书居于主导
C.文化氛围自由宽松D.史书价值总体不高
9 . 下表为《史记》中司马迁对刘邦和项羽的人物刻画。据此可知,司马迁的史学写作(     
《史记·鄧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A.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B.体现了作者不满现实政治
C.颠覆了传统的正统观念D.开创了全新的史学的体例
2024-05-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T8联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司马迁作《史记》,开创了史书的纪传体体裁,影响所及,直至明、清。按《史记》内容,除作者亲身调查所得,还取自前代的《尚书》《春秋左氏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书。《史记》的体裁也受到前人的启发,《史记》有十二本纪,本纪为编年体,取法于《春秋》;有十表,取法于《五帝系牒》《春秋历谱牒》等;有八书,为专门史,《世本》有《居篇》《作篇》,可能是专门史的滥觞;有三十世家,基本上(主要指先秦诸侯国)也是编年体;有七十列传,为人物传记,刘知几以为此体乃司马迁所首创,而章学诚则认为“马、班以前,早有其文”司马迁的真正创新在于他把许多传统的体裁加工并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如此,一方面是当时“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使他有了资料条件,另一方面是汉代建成大规模的皇朝,造成“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的时代特点,使他深受感染。

杜估的《通典》,开创了史书的典制体体裁,以后相沿,清代尚有续作。就这种专门史汇编的体裁而论,《史记》的八书和《汉书》的十志,是《通典》的雏形,刘秩(知几之子)的《政典》成了《通典》的直接先导。《通典》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杜佑安排全书内容的逻辑结构,表达了他“将施有政”的构思层次。杜估作为政治家、理财家而兼史学家,对唐代安史之乱以后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了然于怀,力求从各种制度的发展中寻出得失之由和应对之方。杜佑当时面临的问题,正是封建制度各方面长期发展的结果。

——摘编自白寿彝《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角度概括《史记》和《通典》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和杜佑取得史学成就的共同原因。
2024-05-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