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西汉刘向编写的《列女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和通史。该书把女性从寄附他者的传记中划归出来,独立而书之,使妇女在史书中争得一席独立的地位。该书的编写(       )
A.提升了汉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B.创立了重视妇女地位的史学先例
C.淡化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D.冲破了儒家思想束缚女性的枷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表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时期诸侯王墓葬的玉衣统计表。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时期
类型
西汉东汉
汉高祖到汉武帝汉武帝后前期中后期
金缕7600
银缕1224
铜缕01310
A.等级规定日益严格B.官营手工业发展C.戒奢崇俭风气盛行D.诸侯王势力膨胀
2023-12-20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吉林长春·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汉末年,佛教徒牟子说:“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据此可知,牟子(     
A.宣扬佛教与儒学可并行不悖B.指出儒学存在理论性缺陷
C.强调佛教理念须尽快本土化D.肯定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2023-12-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为《九章算术》书影,该书成书大约在公元1世纪,其中记载的很多试题都是徭役赋税问题。比如:“今有北乡算八千七百五十八,西乡算七千二百三十六,南乡算八千三百五十六。凡三乡发徭三百七十八人。欲以算术多少衰出之,问各几何?”衰,衰分,即按一定标准的比例分配。算,指算赋,就是人头税。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九章算术》是国家治理的产物 ②它是古代中国数学的代表作 ③从史学角度说,它具有史料价值 ④根据百姓意愿计算所缴赋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12-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历十五年的战乱之后,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积极重建官学教育体系。自光武至明章之世,由于统治者对官学教育都比较重视,经常亲临太学及三雍,养老行礼。讲经辨学,奖赐太学博士及弟子极为丰厚,导致学风大盛,延及周边四夷蛮荒民族,如匈奴就曾派子弟到太学学习。这是中国最早接受外邦留学生的记录,由此可知,东汉的官学教育可谓盛况空前。东汉政权对地方官学的兴建也极其重视,桓帝时南阳太守刘宽“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东汉郡学遍布于十三个刺史部,而以扬州、益州、兖州、荆州等地为最盛,甚至在边远的武威、九真、交阯等地也建立有郡学,自东汉明帝以后,地方官学出现了从郡向县乡延伸的趋势。

——摘编自屈直敏《两汉地方官学建置考》

(1)据材料概括东汉官学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官学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官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2023-12-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4年以来,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先后发掘了三座大型兵马俑从葬坑,其中有陶俑7000多个,这些武士造型高大,平均身高为1.8米。这些高大的武士身披铠甲,排列成庞大的军阵,面向东方,气势雄伟,震撼人心。从身体造型来看,秦俑稍嫌呆滞凝重,动感不强,注重面部表情的塑造,将士中没有完全雷同的形象,眉毛、鼻子、眼睛的细微不同透露着他们的不同想法。

汉代兵马俑在造型和气势上不如秦俑,杨家湾汉墓出土兵马俑2000多件,徐州楚王陵中出土兵马俑4000多件。汉俑体形较小,骑兵俑高的只有68厘米,立俑高4248厘米,手中所持也不是秦俑所持的真正实用兵器,而是象征性武器。汉俑更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的刻画,这些陶俑单纯洗练,神态威严,面相饱满,堪称陶塑艺术中的佳作。

——摘编自郑师渠、许殿才《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二   陶俑的使用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所以它真实承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陶俑就是古代的人像雕塑。现存的千千万万俑像,汇聚了历代的各种人物造型,体现着古代雕塑艺术发展脉络、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历代审美习尚变迁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从历史的角度看,陶俑则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宝库。陶俑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到清代消亡绝迹,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古代,蕴含了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到生产、生活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成了我们今天了解认识古代中国的一部形象的历史。

——陕西省文物局《走进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对比秦代和汉代兵马俑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兵马俑所体现出的秦汉时期共同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俑的重要价值。
2023-1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有一著作序言写道:“图书之设,由来尚矣。自古立象垂制,而赖其用。三代置其官,国史掌厥职。暨汉屠咸阳,丞相萧何尽收秦之图籍。今秘书既无古之地图,又无萧何所得,惟有汉氏《舆地》及《括地》诸杂图。各不设分率,又不考正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或荒外迂诞之言,不合事实,于义无取。”这一著作可能是(     
A.《九章算术》B.《神农本草经》C.《齐民要术》D.《禹贡地域图》
2023-11-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汉武帝的言行记载,没有过度美化汉武帝的形象,甚至对汉武帝做错的事多有批评。这体现了《史记》的特点是(     
A.秉笔直书B.人物刻画生动C.以人物为中心D.兼具史学文学特色
2023-11-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赋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兴盛于汉武帝时期。它全面吸收了楚辞所拥有的华美的辞藻,并且又比楚辞的句式更为灵活,使其表现力更强。此外,它还吸纳了战国时期的纵横之风,但是与战国时期所有的纵横之风又有所不同。汉赋呈现出来的感觉是在盛世之下所拥有的激情,表现出了汉朝的土地辽阔、宏伟山川、繁华社会与丰富的物产等。

——摘编自王娜《汉赋与汉武帝时期的文学风尚》

材料二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公案、灵怪等不同种类,并在之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进行新的创作,逐渐具备小说的规模。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摘编自陈文新《中国古代文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汉赋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汉赋和明清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它们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3-1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汉代辞赋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具有鲜明的共同特征:空间上,东南西北四面铺陈;数量上,植物动物世间能概括描述到的一切物体;体积上,山高水远,烘托夸大;用词上,极尽铺排,繁文缛丽。这反映出汉代(     
A.百姓生活富足安定B.社会环境宽松和谐
C.恢弘豪迈的统一气象D.民族交融的繁荣局面
2023-11-20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学校、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