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考古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请根据所学,回答以下四组问题。

第一组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旧石器时代的部分考古成果

北京周口店遗址周口店遗址历经百年发掘,发现了近10万件“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数百种哺乳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尤其是周口店遗址发现的用火证据是世界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发现的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这个重要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经过100年,尤其是最近30年来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马圈沟、小长梁、东谷坨、许家窑—侯家窑、虎头梁等数百处古人类活动遗址,记录了东亚人类近200万年来的连续演化历史,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山西襄汾丁村遗址丁村遗址作为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主持发掘研究的旧石器遗址,开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和持久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旧石器考古事业的发展,对于构建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起到了关键作用。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水洞沟遗址不仅标志着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最有代表性遗址之一,在东西方旧石器文化对比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请您根据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特点(提示:从发掘地址、发掘成果等方面思考)。并分析考古学的发展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

第二组曾随之谜在今天湖北境内,传世文献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直到2019年,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

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
大意为:楚王嫁女儿芈加到随国的陪嫁。
铭文:伯括受命,帥禹之绪,有此南洍。余文王之孙,穆侯元子,出邦于曾……以长辞夏。
大意为: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业,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的功业。
(2)指出解决“曾随之谜”的主要方法。此次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周代的哪些史实?

第三组秦朝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材料1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材料2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3 文字:迁陵洞庭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3)分别指出材料1和材料2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材料4   关于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历史文献记载说法不一。参考古代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学者调查测定数据,可知秦始皇陵陵丘土方数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胡亥即位,“九月,葬始皇郦山”;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二世宣布“郦山事大毕”,可见秦始皇陵复土工程施工时间不超过236日。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水雨,除兴”,排除土方工程遇雨被迫停工等情形,可以进一步推知施工日期。成书年代比较接近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载有土方工程应用算题,其中可以看到当时“土功”不同工种的劳动定额。综合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应如《史记》记录,大致在“七十余万人”左右。

——摘编自王子今《秦始皇陵考古与秦统一历史意义的新认识》


(4)在推算秦始皇陵用工人数时,请举例说明学者用到了哪些类型的史料?

第四组西汉海昏侯墓园的考古发现。

材料1在南昌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昌邑九年造”漆器,……刘贺被册立为昌邑王十三年后,赶上昭帝去世。在霍光的主持下,朝臣迎立刘贺,继承大汉王朝的帝位。但仅仅即位二十七天之后,就以“行淫乱”的罪名,废除其帝位,赐归敌国。至宣帝元康三年四月,宣帝下诏,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
材料2在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中出土了双折式的孔子像漆衣镜,因上面绘有世界最早的孔子像而备受关注。墓中所出简本《易》《春秋》《诗》系于王吉,《诗》《礼》又见于王式的情形,可以修正“汉博士皆专经教授”的成见。
材料3海昏侯墓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以1000枚为一串,首次以考古形式证明“千钱一贯”的货币校量制度最迟起源于西汉中晚期。
材料4考古在刘贺遗骸腹部发现了尚未消化的“香瓜子”。海昏侯墓发现随葬的“水稻、粟、大麻、甜瓜、梅等五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材料5海昏侯墓园5号墓,墓主可能为刘贺长子刘充国。清理时发现随葬多种玉器,“约240件加工成器中,约70%为和田玉”。“青藏东部缘边地带和中原内地的虫草贸易”。
(5)根据提供的5则材料,分别简析其从侧面反映了西汉社会发展哪些状况。
2022-10-13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社会流动与实现途径】

材料一   汉代士人的社会流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战国时期士人无秩序的流动相比,两汉时期,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从流动的趋向上来看,“学而优则壮”是汉代士人的主要价值取向,此外,学术领域,方术领域,工商领域等社会领域中也有大量士人流入。在隋唐以后“科举的社会”中,乡间社会是落第士人在科场困顿后不得不选择的归处,汉代则不然,广阔的乡间尽管吸纳了很多仕途失意的士人,但同时也有相当规模的士人,在绝意官场或无心工商、方水等社会领域后,自觉主动地选择沉淀于其中。汉代四百年间,以儒士为主体的士人持续性向官场的流动,有精于此,汉代政治的尚贤特质才开始形成,并最终定型。

——摘编自杨豪马德青《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二   社会流动充允许队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阶层,有的经提升而转移到较高的阶层,有的经下降而转移到较低的阶层,对于中国的社会晋升途径,有教育、行医、从军、从政、经商、婚姻、革命和造反等途径。有学者分析了近代直隶农村的社会流动,认为“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的晚清直隶农村社会成员在农村危机、近代化带动、大众追求三个动力合力的作用下,通过科举、新式教育、参军、经商、流民等各种途径实现了社会垂直流动。”

——摘自杨豪《回顾与思考: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土人社会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实现途径的历史背景。
3 . 【古代的体育风尚】

材料一

战国以来,民间在长期战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峭急骠勇之风。秦及西汉立国,战争中“攻城先登”与“趣攻战疾”者得以立功封侯的特殊背景对社会文化心态产生了深刻影响。汉武帝执政,以武力拓边,尚武之风益起,社会生活节奏更为骤急。战国至西汉,民间广泛流行称为“驰逐”的飞速驰车、争先竞胜的竞技项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孙膑以智谋帮助田忌驰逐取胜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民间游戏有所谓“博戏驰逐”。高速驰车已经成为许多皇室贵族狂热的嗜好。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材料二

宋代相扑是一种较为激烈的强身健体的运动。宋太祖在我旅之中,就曾制定过角力斗殴以较胜负、渐增俸缗的“圣训之法”,这是非常明确的以相扑训练增强将士体质的措施。南宋建炎中兴,著名将领如韩世忠、岳飞等,在部队中贯彻相扑的练兵方法,获胜的予以嘉奖。同时,相扑也得到了普通市民的喜好和认可。

——摘编自伊永文主编《行走在宋代的城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驰逐”运动盛行的历史背景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相扑运动盛行的影响。
2022-05-05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学之父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体裁,是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记载了我国3000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万多字。《史记》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国境内从传说的五帝,经夏、商、周三代至秦,不仅是世代相传,而且包括吴越和周边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黄帝。《史记》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并以纪传史法为后世史家树立了光辉榜样。

——摘编自孙宏典等《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学界先后提出了不少重要的历史问题,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影响较大的问题有: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历代土地制度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性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等。广大史学工作者就这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争鸣”。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虽然没有达到完全一致的认识,但是参加讨论的各方都提供了不少新材料,使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入了;而大多数史学工作者又都是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明问题,这就大大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记》的特点并指出研究汉朝历史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史学问题讨论的意义。
2022-06-01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八十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前期的墓葬一般比较节俭,真正的厚葬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以后,汉代帝王的厚葬现象开始十分突出,丧葬耗费尤为惊人。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气孔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窦馆夫妇墓葬中,随葬品豪华奢侈、“厚葬多藏,器用如生人”。不仅墓制模仿生前的地面住宅,随葬品也尽量做到应有尽有,包括人生前所用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处处部是生人的翻版。农民和其他劳动者阶层在权富豪党竞奢厚葬的影响下,也纷纷募效、厚葬成为一时风气。丧葬本来有严格的礼制、但汉代旧礼已破、礼又未确立、人们往往随心所欲,自行其是,竞相僭越。昭帝时,贤良文学认为:“生不致其爱敬,死以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放,至于发屋卖业。

——摘自王忠《两汉时期的厚葬之风》

材料二   “世俗轻愚信祸福者,畏死不惧义,重死不顾生,竭财以事,空家以送终。”“无益于奉终,无境于孝行,但作烦搅扰,伤害吏民。”厚葬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消费,对于广大贪苦农民来说,他们”生有终身之勤,死有暴骨之忧”。汉墓十墓九空,绝非夸张,可以说厚葬之初,也是盗墓之始。就汉代而言、厚葬与“虽有其财,而无其尊、不得逾制”的封建礼创制背道而驰,破坏尊卑之序,冲击封建治秩序。

——据王充《论衡薄葬》、班固《汉书成帝纪》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以后厚葬现象盛行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厚葬现象盛行的危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蹴鞠起源于战国,汉代时逐渐兴盛并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由于蹴鞠的对抗性强,双方队员身体接触就像打仗一样,汉代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在军队中广泛开展,直接对抗分队比赛。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唐代在制球工艺上把用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的圆形球壳。赛场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节日时有很多女子以踢球为乐,家庭之间也时常举行几个人的小比赛。宋代时,出现很多蹴鞠团体组织,踢球艺人还组织了博纳养生杯比赛。民间体育活动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在运动理念上推崇和谐、适度。

——摘编自宋兆麟《蹴鞠:中国古代的足球》

材料二   据说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常年与海洋打交道的古希腊城邦人民拥有很强的冒险拼搏、强者为尊的精神,追求自由和人性的解放。城邦之间的战争需要士兵有强壮的身体,而体育是培养强壮战士最有效的手段。古希腊盛行拳击、角力、赛跑、射箭、投枪、掷石饼和战车赛等竞技活动,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要求是成年男性公民。斯巴达公民都要接受政府规定的军事体育训练,七岁时就要前往寄宿制学校进行训练。古希腊不仅重视体育的发展而且重视音乐、文学、修辞学、哲学、逻辑学等的教育,旨在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摘编自(法)瓦诺耶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及古希腊罗马的体育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到唐宋时期蹴鞠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的蹴鞠运动和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异同。
2021-05-01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重点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