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以来,女娲传说和伏羲传说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从西汉开始,他们或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主题成为常见于文人诗赋、砖石和绢画的基本题材。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B.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
C.区域间经济往来频繁D.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说
2023-01-14更新 | 531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汉武大帝》的编剧主要依据《史记》和《汉书》等历史著作,说明(     )
A.这两部著作所述史实是绝对的信史B.这两部著作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史料
C.这两部著作具有很高文献史料价值D.影视作品的史料价值不亚于文献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其位居二十四史之前四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记》。其特色是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洋洋洒洒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其纪传体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这部史学著作成书于(     
A.汉景帝时期B.汉武帝时期C.新莽时期D.光武帝时期
2023-01-0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司马迁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以范蠡为例,说其“三致千金”,把财富分给贫贱时结交的朋友和远房的叔伯弟兄,"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司马迁这一言论意在(     
A.肯定人们的逐利行为B.说明仁义是财富的派生物
C.强调对各业一视同仁D.指明商人发家致富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药物学、方剂学、针灸学以及养生保健学等方面更是特色鲜明。下列有关中医药成就,正确的是(     
A.扁鹊著《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B.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C.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D.吴有性著《瘟疫论》,有效防治了东北鼠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其思想具有明显的“美汉”倾向。他把本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排挤出来,列入“传”中;也不承认王莽政权,故不把他列入“纪”中,而只是列在“传”的末尾。这表明(     
A.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形成B.大一统思想的强化
C.中央集权下纪传体通史的发展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2022-12-17更新 | 819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当涉及对“游侠”的评判时,《史记》认为其“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汉书》则认为其“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这种区别反映出(     
A.汉代官方意识形态的强化B.史料实证精神得到史家认可
C.两汉社会风气的逐渐开放D.私家野史的可信度遭到质疑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史“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

——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时期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其治下的各族人民对中华一统观念的认识和深化。正是由于孝文帝拓跋宏的力推,鲜卑人逐渐摆脱了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涵养,使鲜卑人逐渐融入中原地区人民当中,与之相互依存,心灵守望,彼此交融,一起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许林   李乐《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孝文帝为推动“中华一统观念”深化的举措,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乐府诗是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选自汉乐府《长歌行》。这篇作品(     
A.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B.是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C.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传播D.体现了文学作品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022-12-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选科)历史试题
10 . 汉赋以其浩荡的篇幅、铺携的气势和华美的辞藻引领一代文风,使尚奇、尚繁的风气和“以大为美”的倾向弥漫整个文坛。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主要是,汉代(     
A.楚辞创作的盛行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C.官办教育的确立D.“独尊儒术”的实施
2022-12-0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