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司马迁纳“四夷传”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主要反映了司马迁
A.团结平等的民族追求B.多元一体的民族意识
C.古今贯通的史学视野D.强化集权的政治理念
2021-11-10更新 | 1038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史学家班固指出司马迁有“三失”,即“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由此可知,班固
A.否定《史记》的学术价值B.形成了正统思想的史学观
C.主张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具有客观中立的历史态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战国时魏国的《竹书纪年》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而《史记》记载: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史书反映的事件
A.《竹书纪年》成书时间早,比较可信B.《史记》是比较符合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需求
C.两本史书证实了夏朝历史的开端D.反映了中央内部王权的争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史公曰: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己。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说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微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微贵,贵之微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的本性, 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我们不能借着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的善行而获得晚餐,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看重。每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当然,他所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且必然会使他青睐最利于社会的用途。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处于本意的情况下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据亚当·斯密《国富论》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和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两人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历史价值。
2021-04-12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