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时间最长、范围较广,以致在社会上曾经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不准使用货币”的现象。这主要反映出
A.国家分裂影响商品流通B.秦汉以来就无统一货币
C.民族融合促进经济交流D.南北经济水平差异极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不能说明
A.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双向融合导致民族之间的差异缩小
B.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C.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D.自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有了南方和北方的划分,一直持续到后世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2019-01-30更新 | 2220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赣州市厚德外语校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4 .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成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2019-12-03更新 | 21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晋末年,匈奴单于刘渊自称汉朝刘姓子孙,以复汉为名,建立汉政权,同时,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三祖五宗(西汉、东汉、蜀汉8位皇帝)神主而祭之。对刘渊尊汉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了汉朝在历史上影响巨大B.表明刘渊企图统治全国的野心
C.尊汉的目的在于获取政治资本D.刘渊提倡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南北朝时期,南朝君主面对强大的地方豪强势力,一方面派皇家子弟到地方出任各州的牢事行政长官——刺史;另一方面又派出身低微、品级低下的官员到地方各州出任典签。典签职微权重,“一州之事,悉以委之”,州镇要事须典签批准方能实行,“诸州闻有典签,不闻有刺史”。上述史实表明南朝
A.皇室贵族势力下降B.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C.中央集权衰落D.庶族地主政治地位提升
8 .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2016-11-27更新 | 3690次组卷 | 8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南朝皇权伸张时,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这反映出
A.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B.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C.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D.门阀世族势力的强化
10 .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初期B.60年代初期C.70年代初期D.80年代末期
2016-11-27更新 | 23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二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