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     
史料来源
“昔黄帝有子十二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金史百官志》
A.少数民族政权走向封建化B.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体现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 . 鉴于“雍土多诸侨寓”,大臣王玄谟建议“所统侨郡无有境土,新旧错乱,租课不时,宜加并合”。南朝宋孝武帝将此付诸实施的结果是(     
A.士族加剧对人口的隐瞒B.南北对峙局面得到了缓解
C.门阀势力因此得到膨胀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记载,孙吴以前,扬州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公元318年,东晋元帝下令在扬州等地推广种麦,秋天播种,来年夏天收获,“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此举(     
A.促进了游牧民族封建化B.促成了北方民众的南迁
C.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提高了耕地使用的效率
2024-04-23更新 | 46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4届高三4月测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比较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大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整理自梁方仲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等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2024-04-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6 . 小麦本是北方的旱地作物。东晋南朝,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有所增多,但是分布非常有限。两宋之际,一方面,由于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迁,人们对于麦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麦价飞涨;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推广小麦种植,并且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因此,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据此可知,影响南方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政策的推动
C.小麦种植技术推广D.政治局势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把鲜卑穆、楼、于等八姓与汉族崔、李、王等著姓划为同等,并将士族划定为膏粱、华腴、甲姓、乙姓、丙姓、丁姓诸等级,规定士族不得担任低级官职。这些举措意在(     
A.缓和士族与庶族之间矛盾B.推动各民族的交融
C.促进鲜卑贵族内部的团结D.巩固王朝政治统治
2024-03-27更新 | 34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服饰制度与中华文化】

材料一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

——摘编自《中国衣经》《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材料二   “服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其二,“服妖”为一种“妖风”“妖象”,可能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胡化”。唐代时出现“时世妆”一词,到明清两代“时尚”“时髦”一类名词的出现,不仅仅是服饰冲破礼教拘束的例证,更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明末,“服妖”现象发展到极致,出现僭礼的现象。

——摘编自周韦《从“服制”与“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妖”现象出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朝时期,荆楚人民“寒食节”吃“麦粥”、“六月伏日,作汤饼”,湘州人民“亟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支援陈军。此外,陈朝也曾明确要求“租田米粟、夏调绵绢丝布麦”。由这些现象可以推知南方(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稻麦轮作制度相当普及
C.农副业多种经营日盛D.农业生产呈区域化分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皇帝“赐名”,是利用拓跋鲜卑传统进行统治的一种做法。孝文帝统治时期,扩大了赐名的范围,增加了赐名的人数,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孝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强化祖源认同B.推动民族交融C.社会阶层流动D.抑制鲜卑贵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