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了前赵政权,任命儿子刘聪为大单于,当时既有大单于台,又有三公府、尚书省。刘聪“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上述现象(     
A.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B.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助推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削弱了匈奴贵族的政治地位
2024-01-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饮酒二十首》是东晋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其中一首写到:“有客常同止,取舍邀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恳,兀做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这些诗句从侧面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     
A.门阀士族的发展B.崇尚清谈和玄学
C.现实社会的黑暗D.社会生活的奢靡
2023-04-15更新 | 68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教”(用诗歌教化)传统自《诗经》以后逐渐形成,而魏晋文学则表现出消解“诗教”的娱乐化倾向。造成古代文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魏晋时期(     
A.社会环境的变化B.佛道文化的冲击
C.门阀政治的黑暗D.经济重心的南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在文化教育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还兴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学。……(太学)其教授选择德高博学的经师大儒担任,称博士;……太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儒家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外,《论语》、(孝经》人人必修……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设立,在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

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在太学实行“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的政策,下至郡太守卒吏,皆用通一艺(一经)以上者,形成了“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的局面。

——摘编自《西汉儒家教育与官学模式的确立》《汉代太学考略》等

材料二   (东汉以后)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坠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故论学术,祗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矣。

——摘编自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

材料三   北宋大兴文教,从官学到民间私学,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使中国古代教育完成了从汉唐时期的士族垄断向平民百姓下移的重要转变。教育事业的勃兴,一方面促进了律学、算学、医学、画学、武学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和完备,加强了专门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北宋学术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北宋涌现出在政治、史学、文学、科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知识分子,如韩琦、富粥、王安石、司马光、三苏、沈括等,对北宋乃至整个宋朝文化的兴盛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北宋的政治统治避免了宦官、外戚专权,这主要得益于其开明的文化政策,特别是制定实施了积极的教育政策。

——摘编自刘芬《北宋教育政策探析》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代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西汉至魏晋时期学术文化中心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教育兴盛的原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木兰诗》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为同一人,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说明了
A.诗人用词混乱,表述指代不清B.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南北朝政府重用大批汉族官员D.南北朝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2021-10-27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长垣市宏力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材料或史实结论
A官渡之战,袁绍兵十余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曹操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战乱频繁
D东晋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战胜前秦破坏南方稳定,阻碍经济开发
A.AB.BC.CD.D
2019-11-06更新 | 395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龙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魏晋诗人左思《咏史》诗:“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草,以彼径寸姿,荫此百余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他揭露的是
A.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B.中央政权与割据势力的矛盾
C.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的矛盾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
2016-11-18更新 | 7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郑州智林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