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建立后赵的羯族人石勒,文化程度较低,在军中专设“君子营”以处士大夫,即位后沿用九品中正制选宫,并明令不得侮辱“衣冠华族”。建立前秦的氏族人符坚在位时,恢复“魏晋士籍”,承认士族的免役特权。这些措施(     
A.加速了羯族氐族的封建化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
C.促进了北方正常秩序恢复D.有利于缓和与汉族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情况柱状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的变化推动了(     

A.政权政治中心的转移B.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D.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
3 .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政权南迁,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其后,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较大的南迁,一般都以“衣冠南渡”名之。如图所示“衣冠南渡”的主要原因是(       
A.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B.民族交融加强C.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D.社会动荡不安
2024-03-2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朝时期,荆楚人民“寒食节”吃“麦粥”、“六月伏日,作汤饼”,湘州人民“亟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支援陈军。此外,陈朝也曾明确要求“租田米粟、夏调绵绢丝布麦”。由这些现象可以推知南方(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稻麦轮作制度相当普及
C.农副业多种经营日盛D.农业生产呈区域化分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晋中前期的王敦、桓温都曾能牢牢掌控一支统一的军队,而后期的谢玄统领的北府兵则是由北府诸将聚合而成,其基层的控制权往往掌握在下层武将手中。这一变化表明(     
A.门阀士族势力的衰弱B.统兵权与调兵权趋向分离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缓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魏皇帝“赐名”,是利用拓跋鲜卑传统进行统治的一种做法。孝文帝统治时期,扩大了赐名的范围,增加了赐名的人数,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孝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强化祖源认同B.推动民族交融C.社会阶层流动D.抑制鲜卑贵族
7 . 东晋时期,盛行一种“权贵合议体制”,军国大事乃至特殊情况下的君主立嗣,都需经太宰、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尚书令等上层人物共同参议。东晋以此实现了太子的更换、帝位的更迭。由此可知,这种体制(     
A.体现了权力的制衡B.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得益于江南的开发D.抑制了门阀的势力
8 . 《史记》中描述江南为“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晋书》中记载江南“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南朝《宋书》中则指出江南“皆播麦菽”的景象。据此可知,江南地区(     
A.农业发展超过北方B.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农业商品化程度高D.饮食结构渐趋改变
9 . 《宋书》说:“江南之为国盛矣……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人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B.南北朝时南方鲜有战乱
C.绍兴和议后南宋政局稳定D.两宋时经济重心已南移
10 . 有学者认为:江东政治可分两阶段,其中东吴到东晋中期是南北士族共同统治,而东晋中期到南朝末年,则是以南方的晋陵、丹阳、会稽、南川等地新崛起的地主和商人为主的统治。“江东政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士族的兴起B.北方人口的南迁C.选官制度的变化D.江南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