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如图是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均(     
A.传播了先进生产工具B.巩固了西晋统一
C.加速了南北朝的对峙D.促进了民族交融
2023-11-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在司马氏实现江南易帜的漫长过程中,不断出现曹魏官僚集团成员起兵反抗的现象,因此,官僚职权世袭制这种在曹魏得到长久使用并成功改造了汉代遗老遗少的官吏任用制度,被司马氏成功地接过来,并加以强化和改造。司马氏父子此举旨在(     
A.延续曹魏制度B.阻止士族参政C.稳定统治秩序D.改革用人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司马代曹西晋成,晋武挥师向南征。富庶东吴抵无力,孙皓投降归命侯”西晋南征的结果是(     
A.形成三分天下B.建立东晋王朝C.实现短暂统一D.消灭曹魏政权
2023-10-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后,使用“以汉制汉、以夷制夷”之策略进行统治。“以汉制汉”之方:一是仿侨置州郡县之制。 西晋亡,东晋建立后,为安抚中原南迁之世家大族,曾有“侨置州郡县”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辽东崛起,正值西晋八王之乱,有许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乡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他承认来归汉人原来的地望,在辽东另设相同地名以安置他们,这与“侨置州郡县”的方法相类似,使来归者有宾至如归之感。二是重用汉族文人,提倡儒学等。“胡化”主要指本身虽为汉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时的高欢,已彻底鲜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齐,也为鲜卑化王朝。

—摘编自吴楚克、王浩《魏晋南北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关键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末三国时期,无论是刘备、诸葛亮,还是曹操、荀彧,乃至孙权、张昭等人,都要以“兴复汉室”“匡扶汉室”为号召,才能聚拢一定的政治追随者,以获得割据创业、称霸一方的正当性。这一现象说明(     
A.正统性的获得成为各政权争夺的焦点B.东汉政权仍可凭借正统性控制地方
C.分裂割据状态下正统思想仍具影响力D.论证正统性是各政权施政主要内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邢台地区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都”之称。

邢台历史沿革(部分)

古史相传,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曾九战于邢台大陆泽,邢台成为华夏族融合的重要地域。
尧帝晚年建都邢台柏人城,并于大麓禅位于舜帝,此为中国禅让制的根源。
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为京畿地”,任命巫贤为卿士,统领内服地区。
公元前1060年,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筑邢城,建邢国,统辖邢地。
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邢为赵国信都;前307年,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
秦始皇统一六国,在邢置信都县,属钜鹿郡,为全国36郡之一。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置襄国县,属赵国。
西晋永嘉六年(312年),羯人石勒纳张宾之策,进据襄国。

——摘编自《邢台古城》


(1)指出材料中涉及的中国古代重大的政治制度。
(2)材料反映了哪些有关民族融合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民族融合的意义。
2023-10-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以来各地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导致了政治分裂倾向日益加剧,……促成了三分天下格局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这种局部统一和之前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相比,仍是又前进了一步”。材料中“又前进了一步”是指(     
①局部地区统一为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②各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促进了局部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④人口的迁移直接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3-10-13更新 | 124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这主要反映出西晋时期(     
A.士族政治具有较强的封闭性B.宗法制度得到了全面的强化
C.士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D.取消了依据德才选官的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     
民族时间关于民族迁徙情况
西晋太安年间(302~303年)并州大旱,人民饥荒,不少羯族东出山西,流入山东、河北
鲜卑北魏圣武帝(213~218年)大泽(今胡伦池)多沼泽,不宜游牧,故迁至水草丰美的河套、阴山一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汉末年,诸雄争霸,曹操派人将氐人五万余徙居扶风、天水二郡
A.缓和了南北民族矛盾B.致使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丰富了江南人民物质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晋政府规定官员应按品级占田:“其官员品第一至于九等,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同时,还规定了编户民所占土地的数量“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等。这一土地制度(     
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发展B.以重建小农经济为目的
C.推动九品中正制的形成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