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以下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图中序号②④所代表的朝代依次是(     

A.西晋、北朝B.西晋、南朝C.东汉、南朝D.东汉、北朝
2024-03-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2024-02-22更新 | 131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二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     
A.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B.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C.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D.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2024-01-28更新 | 123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西晋灭亡,王室东迁。十六国中最早建立政权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以“汉”为国号。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分别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四个国家。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可以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斗争激烈征战频繁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晋时期,政府颁布占田令。据《晋书》记载:“诸侯王大国在近畿占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并制定了不同官品占田的具体数额:“官品第一至于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田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九品,十顷。”这些规定有利于(       
A.八削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B.推动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促进自耕农经济的迅速发展D.加速社会各阶层间的相互流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 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3-11-30更新 | 56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某同学搜集的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战争的简介。这些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战争

时间

简介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以弱胜强,大破南下的曾军,曹操被迫退守北方,天下三足鼎立雏形形成。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

东晋军队在淝水击败拥有绝对优势的北方前秦(氐)军队,前秦王朝走向分裂,东晋则将战线推至黄河以南。

梁武帝北伐

公元505年

梁武帝组织了南朝规模最大的北伐,先胜而后败,最终与北魏(鲜卑)边界维持在淮河一线。

隋灭陈之战

公元588年

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过长江,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了三吴、岭南等地区。
A.统一是历史的发展潮流B.大一统观念已深入人心
C.民族矛盾加剧社会动荡D.战争谋略的重要性凸显
8 . 下面为西晋至隋的朝代变迁图。由此可知,下列对这一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正确的有( )
A.文化多元和民族交融B.社会变革和华夏认同开始出现
C.军阀割据和政局动荡D.政权林立和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023-11-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晋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各民族中,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①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   ②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
③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   ④榷场贸易加强了边境商贸往来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11-01更新 | 179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氐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 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十六国后期,长期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的人民大多已经学会说汉语,汉语成为了北方诸族的通用语言。起初,在汉人群体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观念甚嚣尘上。与之相对的是,不少少数民族的人也对汉人持有偏见。 但是随着移民群体的增多,各族人民杂居更加广泛、交错,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也日益增多,相互之间的看法也开始改变,“夷夏之别”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十六国后期民族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10-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