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西晋时期,“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后,大批人口从中原地区外迁,公元296年,齐万年之乱后,一股经汉中抵蜀地,另一股经汉水至淮河一带,后为石勒所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呈现由政府组织的特点B.呈现由北向南的趋势
C.造成中原人口大量锐减D.开启了经济重心转移
2022-05-19更新 | 46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07年,河南安阳的一座东魏墓里出土了一座围屏石榻(如图)。以往发现的石榻上所刻绘的人物形象多为粟特人,壁画内容多为粟特人的社会生活,而这座围屏石榻刻绘了“郭巨埋儿”“丁兰刻木事亲”等为汉人流传的孝道故事。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河南地区是全国文化中心B.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
C.理学思想在民间广泛传播D.儒学正统地位没有动摇
2021-12-29更新 | 485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0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东汉末年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后来,魏文帝曹丕以曹操设立的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一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曹魏行政机构的调整
A.遵循了中央集权制原则B.有利于中央事权的统一
C.降低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件大事,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

——《江表传》

材料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孙权)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搡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资治通鉴》


(1)依据上述材料,确定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事实。
(2)指出三则材料对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作用的叙述有何不同?据此说明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2021-05-07更新 | 459次组卷 | 6卷引用:考点0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建安八年至二十三年,曹操连续五次下令求贤,指出不论身份贵贱、品德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可选拔为官。此举
A.适应了战争和统一北方需要B.表达出“大义灭亲”的决心
C.消除了门阀制度的不良风气D.深受“知行合一”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颁布法令“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地方官“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这些措施
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造成大土地所有制
C.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D.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2021-05-09更新 | 3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
8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成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使伯于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黜退昏官晋升清官)。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监狱)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魏香]曹操《对酒》

材料二   《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魏书》曰: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shunyi,铲除)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断书从事。…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主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收守者,不可胜数。是以胁(音义同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韩绣,待卿履不二来…攻城拔邑,得美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曹瞒传》曰: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终能总御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摘编自[东晋、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曹操《蒿里行》,概括曹操心日中的理想社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曹操各作两点“好评”和“差评”,并指出裴松之的评价立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