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建国初年,中国北方遭遇多年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的现象相当普遍,同时土地高度集中,鲜卑军事贵族豪强成为北方土地上的大地主,农民(主要是汉族)在没有国家基层组织的保护下,成为豪强田地上的雇农,甚至沦为农奴,农奴的赋税都由豪强自行收取,通常,豪强的田税率是国家的两倍。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在汉人谏官李安世的建议下,开始下令全国实施均田制。规定:一对无头田的夫妻,男的授田40亩,女的授田20亩,如果有耕牛,可加授田30亩。如果所授之田的质量不佳,可以加倍实授。与此同时,孝文帝还着手打击豪强,强力没收和减少他们的土地,恢复汉民族的基层“三长制”,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所依托,有所保障。孝文帝的土地改革为北魏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梁盼《北魏的铁血“土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土地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土地改革的意义。
3 .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知识丰富B.诗辞写作C.政治体制D.汉族文化
2022-05-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A.都曾定都长安B.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
C.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D.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
5 .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三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北魏孝文帝的什么改革措施。它能抑制“富者兼山泽”吗?为什么?
(2)从材料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2022-05-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图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文化习俗的演变,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对孝文帝改革做出评价:“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有的有了。”这说明
A.汉民族文明对少数民族文明的单向融合
B.汉胡文化交流有利于隋唐文化包容性的发展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D.导致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文化消失
8 .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
2023-06-14更新 | 87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北魏孝文帝十分重视孝道,他指出:“孝顺之道,天地之经”,并多次下诏,要州郡地方访查“力田孝悌”“孝友德义”者“具以名闻”。此外,他还在诏书中指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北魏孝文帝的这一举措(     
A.意在整合文化以维护统治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旨在维护儒学正统的地位D.改变了鲜卑族的社会习俗
2024-01-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