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魏民歌《李波小妹歌》传唱甚广:“李波小妹字雍容,赛(撩起)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诗歌中的李波所率宗族强盛,大量收容因抗租拒税逃亡的百姓,并武力对抗官军剿捕。据此可知当时北魏(     
A.门阀士族威胁统治B.国家财政危机严重
C.存在一定社会危机D.女性政治地位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十六国到北魏诸政权以五德终始说来论证“天命”,如北魏立国之初的“土德”说,利用黄帝祖先说结合拓跋氏的祖先传说,对胡族身份有所回避。其用意是(     
A.推崇儒家的伦理道德观B.论证本国政权的合法性
C.淡化本民族的历史传统D.发挥古神话的资鉴功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情况柱状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的变化推动了(     

A.政权政治中心的转移B.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D.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灭亡后,西魏权臣宇文泰实行“赐复胡姓”政策,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主动赐予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这一举措(       
A.有效防范了地方割据B.激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C.导致了门阀世族兴起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2023-06-29更新 | 422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5 .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发生旱灾。朝廷官员李彪建议:从州郡税收中抽出九分之二,将京城全年开支剩余的费用全部拿出来,分别建立管理机构,在丰收时买进粮食,全部储存在仓库里;遇上歉收年月,就可以加两分利卖给百姓。这一建议说明了当时北魏(     
A.增强社会整体运行的平稳性B.灾情救助主要依靠市场因素
C.通过多元参与提升治理效能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崇儒兴学,《北史·儒林传》称颂北魏“斯文郁然,比隆周汉”。辽宋夏金元时期,辽提出“辽家遵汉制,孔教祖宣尼”,金立孔庙于上京,元推崇程朱理学。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这些举措
A.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是为了提升儒学的正统地位
C.实现了文化统一与民族的交融D.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北魏孝文帝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并且为了不违“天子七庙”的礼制,孝文帝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这一做法
A.利于加强北魏的中央集权B.顺应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
C.旨在进一步神化封建皇权D.旨在争取鲜卑贵族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魏权臣宇文泰实行“赐复胡姓”政策,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赐予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这一举措     
A.有效强化了中央集权B.激化民族矛盾
C.导致了世家大族兴起D.促进民族交融
2023-05-30更新 | 37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9 . 在早期鲜卑部落社会中,存在“母强子立”的权力传承模式,北魏建立后,道武帝拓跋珪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深受汉文化的影响B.为了防止外戚干政
C.父权制社会的发展D.女性社会地位下降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设“君子营”,礼遇“衣冠华族”,重用汉儒张宾等,“朝会常以天子礼乐飨其群下,威仪冠冕从容可观矣”。北魏拓跋珪吸收汉族上人,制定典章制度,按照周秦以来中原王朝的规模,建立北魏朝廷。这些做法( )
A.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B.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内迁D.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2022-08-27更新 | 811次组卷 | 20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新教材)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