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北朝时贾思勰著农书《齐民要术》,对于锄草他认为:“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五谷蔬菜瓜果之属,皆如此也。”,这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
A.分工细致B.是北方的主要经济形式
C.注重精耕细作D.收成完全取决于人力
2 .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B.畜牧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
2021-04-15更新 | 502次组卷 | 91卷引用:2017届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说汉话问题上
A.采取一视同仁的举措B.态度坚定且具策略性
C.承认汉话比北语先进D.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B.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D.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
2021-03-19更新 | 967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描述的是
A.平王东迁B.商鞅变法C.光武中兴D.孝文帝改革
7 . 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农民得到一些生产时间
C.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8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此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
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
2020-12-19更新 | 601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徐汇区南洋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北魏孝文帝时,铸“太和五铢”并强力推行,但只流通于京师洛阳一带:宣武帝铸“永平五铢”,京师及诸州镇也未能统一流通,民间交易必须用货币时,甚至出现“分截布帛,以济有无”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
C.汉化改革阻碍货币流通D.民众对北魏政权缺乏认同
10 . 据《晋书》等记载: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苻氏宣称先祖为“有扈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世居幽、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十六国政权的相同点是
①都宣示自己政权的正统性   ②都是为了加强统治
③都是为了缓和民族关系   ④都是为了改变社会习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