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政要》与“贞观之治”

《贞观政要》目录

卷名

篇名

卷一

论君道第一

论政体第二

卷二

论任贤第三

论求谏第四

论纳谏第五

卷三

论君臣鉴戒第六

论择官第七

论封建第八

卷四

论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论尊敬师傅第十

论教威太子诸王第十一

论规谏太子第十二

卷五

论仁义第十三

论患义第十四

论孝友第十五

论公平第十六

论诚信第十七

卷六

论俭约第十八

论谦让第十九

论仁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语第二十二

杜谗邪第二十三

论悔过第二十四

论奢纵第二十五

论贪部第二十六

卷七

崇儒学第二十七

论文史第二十八

论礼乐第二十九

卷八

论务农第三十

论刑法第三十一

论教令第三十二

论贡赋第三十三

辨兴亡第三十四

卷九

议征伐第三十五

议安边第三十六

卷十

论行幸第三十七

论畋猎第三十八

论灾祥第三十九

论慎终第四十

【注】贞观(627-649年),唐太宗年号。吴兢(670-749年),唐朝大臣,著名史学家,居史馆任职三十余年,以叙事简练、奋笔直书著称。

——据【唐】吴兢《贞观政要》(中华书局2003年出版的谢保成集校本)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选自《贞观政要·论务农》

材料三   “贞观之治”一直是后世效法的对象,唐代的玄宗、宣宗就格外崇慕太宗,宣宗还有“小太宗”之誉,宋代之后“每读太宗事,未尝不慕之”的类似话语充斥于典籍。需要说明的是,把物阜民丰、户口大蕃、任用君子、德治刑措、重文备武、四夷来朝作为“治世”的基本内涵,并不意味着“治世”就必须同时具备这些内容。现代学者卜宪群就将“盛世”“治世”的核心内涵精练地归纳为以民为本、选贤任能、礼法合治。

——摘编自秦中亮《论中国古代“治世”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

材料四   贞观君臣以尧舜之世、唐虞之道为自己时代的政治理想和治国指导思想,并将抽象的帝道王道落实为具体的治国方略和施政措施,将自己的时代定位为用唐虞之道开创的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治世。

——摘自吴宗国《〈贞观政要〉与贞观君臣论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政要》的史料价值与历史价值。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贞观之治”何以成为后世效法对象予以说明。
2023-04-21更新 | 39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 “以其地置西州,又置安西都护府,留兵以镇之。初,西突厥遣其叶护屯兵于可汗浮图城,与高昌相影响,至是惧而来降,以其地为庭州”。安西都护府时驻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下辖多个都督府及州。贞观二十二年将府治迁至龟兹(今库车县),其时辖焉耆、龟兹、疏勒等16个都督府,下辖88个州,110县。

——摘编自《册府元龟》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 “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旧唐书·吐蕃传》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唐太宗采取的重大举措,并指出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
(2)若进一步探究“唐太宗与唐朝盛世”这一历史主题,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从不同角度举两例。
2024-02-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远离朝政、逍遥自然成为士人的追求,他们赏识能够洞察世事的女性;对女子的评价也打破“三从四德”的标准,赏识知晓道义忠正廉洁的女性,以衡量君子德行的准则去评判女子;注重内在修养,明理善辩的女性得到了士人的赏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

——摘编自王阳《从<世说新语·贤媛>看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材料二   盛唐女子在着装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大胆的反传统意识,将开放性元素使用在服装之上,描绘着盛唐面貌。(一)女着男装。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首先流行于宫中,后成为普通妇女的服饰。(二)胡服。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甚多,丝绸之路上商队络绎不绝。在陕西昭陵唐墓出土的陶俑中,那些窄袖紧身、脚穿皮靴的妇女形象,就是唐代妇女崇尚胡服的真实写照。(三)袒露装。……(四)女着戎装。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妇女尚武的习俗在这一时期仍得以流行,妇女特别喜欢穿戎装。

——摘编自何琳《从张萱<捣练图>看唐朝女子的着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士人阶层的女性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唐时期女性着装的特点,并分析其折射的社会背景。
(3)材料一、二的作者运用了哪些类型的一手史料进行研究?
2024-02-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命名始于汉代,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敦煌郡,都尉府所在地实际上就成为敦煌郡城市的雏形,敦煌城市由此兴起。图1、图2、图3分别为汉代、唐代、清代敦煌故城形态演变,图中角墩、马面、羊马城等都属于城防系统。

——摘编自王新敏、石培基、聂晓英《历史时期敦煌城市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唐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敦煌城市规划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敦煌城市规划材料的认识。
2024-03-22更新 | 28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明日之星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山东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出现了多个新兴节日。开元十七年(729年),百官表请以唐玄宗生日为千秋节(皇帝诞节),得到唐玄宗首肯,唐玄宗还下令允许“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天宝五年(746年),陈希烈上奏,“太圣祖玄元皇帝(老子,唐奉其为始祖)以二月十五日降生……请同四月八日佛生日,准令休假一日”。这一建议得到皇帝首肯。贞元五年(789年),唐德宗颁布《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敕》:“朕以春方发生,候及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和同,俾其昭苏,宜助畅茂。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内外官司休假一日。”在中和节这一天,百官要献农书,民间要用青色的袋子装着谷物及瓜果种粒来赠送亲友。此外,迄今仍堪称“大节”的清明节和中秋节也在此时诞生。据史料统计,唐代节假日的总天数超过了40天。

——摘编自张勃、李学娟《唐代节日特征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新兴节日出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补充一条唐代新兴节日出现的原因并加以说明。
6 . 下表为北魏、隋、唐三个朝代均田制的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朝代授田名称授田数量使用年限
男丁妇女奴隶耕牛


北魏
露田40亩20亩40亩30亩
(限四牛)
年满70岁
或身死
桑田20亩X20亩×可传给子孙


露田80亩40亩80立60亩
(限四牛)
年满60岁
或身死
桑田20亩×X×可传给子孙


唐初
口分田80亩x(寡妇可
受田30亩)


×


×
身死还官
永业田20亩X××可传给子孙

——据宁欣《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均田制的基本含义并说明历代朝廷推行均田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说明唐初均田制与北魏、隋朝时期相比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3)概括说明上述变化反映出的社会发展趋势。
2023-11-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初世袭刺史风波

自秦帝国创立开始,摆在历代开国皇帝面前最要紧的事,便是采取何种制度来治理国家,以保障江山社稷永远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然而,秦始皇废分封直接统治帝国却二世而亡,这导致了后世时常出现反其道而行之的皇帝。

问策

(贞观初)帝问(萧)瑀:“朕欲长保社稷,奈何?”瑀曰:“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引者:形容时间极短)。此封建之有明效也。”帝纳之,始议封建。

——(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萧瑀传》

世封刺史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安州都督吴王恪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宋州刺史房玄龄等一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

——(唐)吴兢《贞观政要·封建》

停封

(贞观十一年)礼部侍郎李百药奏论驳世封事曰:……数世之后,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封君列国,藉其门资,忘其先业之艰难,轻其自然之崇贵,莫不世增淫虐,代益骄侈。……太宗并嘉纳其言。于是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

——(唐)吴兢《贞观政要·封建》


(1)材料反映出唐太宗的决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类似决策的转变,在中国古代时有发生,请结合所学,另举一例。
(2)概括唐太宗处理政事的特点,指出唐朝时中国步入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制度因素,并运用史实加以阐释。
2023-10-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片树叶的故事:唐宋时期江西的茶业经济

材料一   由唐至宋,茶业经济崛起,饮茶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江西是利用茶较早的省份,早在东汉,庐山便有寺僧采制野茶。唐、宋是江西茶业发展的盛期,产茶县达50余个。年产茶亦相当可观,茶叶贸易兴旺,浮梁县就是有名的茶贸市场。江西的年收茶课银达15万贯,占全国四分之一。

——据黄积安《江西茶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江西的经济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有了显著的发展。到了宋代,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江西的茶叶生产有了进一步提升,呈现数量巨大、种植地更广、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特点。茶叶生产逐渐呈现商品化的趋势,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周荃《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下的唐宋江西茶业经济》

材料三   历史学家费尔南认为:“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茶叶是唐宋时期种植的最为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业经济既是唐宋社会农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又反过来引起整个社会的新的变化和发展。

——摘编自林文勋《茶叶和唐宋经济》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江西茶业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
(2)茶业经济崛起对唐宋时期的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 中央政府根据天山南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治理新疆时都把重心放在天山南部。西汉政府治理西域后,设西域都护府及所属的副校尉、丞、司马、侯、千人等官员。唐朝治理机构比汉朝更加健全完善。州、县机构人员齐备、分工明确,下设更低一级的乡、里等基层组织。唐朝政府治理西域后,先后设立十二个县,实行都县制度。在实施规范完备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政策的同时,还制定实施了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如在新疆东部实行郡县制度的地区,唐朝政府把在内地实行的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法等都在这里推行。

——-摘编自李国强《历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模式的发展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新疆最严重的暴乱是始于 1865年至1877年浩罕国阿古柏匯帮的野蛮入侵。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时,1871年沙俄军队入侵伊犁,两个月后伊犁沦陷。英国也虎视眈此,意图瓜分中国西北。左宗棠大声疾呼收复新疆势在必行,最终得到了晚清政府的支持。1876年初,左宗棠“抬棺西征”。九月,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等地被收复。阿古柏集团覆灭。1880年左宗棠挺进伊犁,对俄军形成军事威慑态势。在此背景下,清延派曾纪泽赴俄谈判,于1881年签定《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地区的领土主权。1884 年清延宣布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此,新疆废除了伯克世袭制度,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增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与当地伯克相互勾结、发动分裂叛乱的能力。左宗棠还致力于改善当地的运输环境,大规模招收流散人员,开渠凿井屯田,振兴农牧蚕桑。

——摘编自邵纯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出兵收复新疆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0 . “唐宋变革说”的提出与发展

唐宋之际,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取士不问家世、家族谱牒寝废、社会风气不同于前代等现象,有学者就此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这学术命题迄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最早明确提出“唐宋变革说”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他在1910年发表的《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但是刁培俊在《“唐宋社会变革”假说的反思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一文中指出,“唐宋变革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研究范式。虽然有变化,但并非所有事物均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断裂式“变革”。实际上,唐宋之际有三个根本性的领域是延续和深化的:第一,从社会经济史领域着眼,在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下,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是延续和发展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吃喝穿住等家庭日常生活,变化无多。第二,在政治体制方面,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等级授职制总体上是走向深化的;政治系统内虽因科举大盛而产生了社会流动,但就官僚队伍的整体构成而言,由荫补人官者(官僚世袭)依然占据了整个官僚队伍的大多数,唐宋两朝并无本质的区别。第三,在思想文化社会领域,独尊儒术的状况也不曾在根本上发生改变。传统的儒家纲常理念,或在南北朝、唐、五代时期受少数民族影响较多,礼崩乐坏。入宋后,经过儒士们的努力,传统的儒家纲常理念基本返回到中唐以前的传统之中,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经两宋不断增多的读书识字群体的传布而更加深入民心。

提炼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提炼要明确,论述要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