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元和二年(807年)至龙纪元年(889年),共有高级文官25人出任西川节度使,其中武元衡、段文昌、杜元颖、李固言等10人以宰相出镇成都,形成“硕德名儒”节度使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       
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B.说明唐朝中枢机构出现异化
C.得益于藩镇割据问题的解决D.是导致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024·天津·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表格反映了(     
唐朝中后期皇帝死因
庙号姓名年龄死因
顺宗李诵46宦官政变
宪宗李纯43宦官害死
穆宗李恒30病逝
敬宗李湛18宦官弑君
文宗李昂32宦官软禁
武宗李炎33病逝
宣宗李忱50病逝
懿宗李漼41病逝
僖宗李儇27病逝
昭宗李晔38军阀杀害
哀宗李柷16军阀杀害
A.唐朝中后期政局动荡不安B.宦官专权是唐朝灭亡根本原因
C.唐朝的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D.唐朝的皇帝迷恋丹药
2024-01-12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天津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为后周世宗柴荣的部分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     
组建中央军队,选拔强壮者充实其内。
严肃军纪,裁汰老弱。
荐举制度,地方官由皇帝亲自任命。
对于在职的官吏还定期加以考核。
A.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B.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要求
C.为唐朝盛世创造了条件D.适应了统一和发展的趋势
2024-01-0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
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
5 . 《资治通鉴》232卷载: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关中仓廪竭,禁军或自脱巾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上忧之甚。会韩滉(镇海节度使)运米三万斛至陕,上喜,谓太子曰:‘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这反映出唐朝后期(     
A.灾荒影响了朝廷的治理效能B.中央政权仍有一定的向心力
C.大运河解决了南粮北运难题D.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控制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对唐朝中晚期31个藩镇的藩帅任命途径进行了统计(如图所示)。据此推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与中央的矛盾渐趋激化B.掌握了官吏的任免权
C.保证了唐朝的长治久安D.控制的区域不断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唐朝前期荆州“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唐朝后期荆州刘蜕及第“破天荒”。“破天荒”的出现得益于(     
A.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B.科举制度的完善
C.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强D.人文环境的变迁
2023-12-27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题
8 . 《元和郡县图志》(成书于813年),由宰相李吉甫主持编纂。在该书中即以贞观十道为基础,分为47个节镇,将所属各府州县的户口、沿革、山川、古迹以至贡赋等依次作了叙述。该书的编纂旨在(     
A.提升国家治理的效能B.强化封建君主的权威
C.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D.提供税制改革的依据
2023-12-25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唐朝前期,税收由中央政府统一征收和分配支出。唐朝后期,中央政府根据大历十四年(779年)的收成和人口,制定税额,并分派给各地政府进行征收,地方政府征收上来的税收,分为“上供、留使、留州”三个部分。这一变化(       
A.深受政局变动的影响B.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
C.保障了中央赋税收入D.有助于解决藩镇割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资治通鉴·后晋纪四》记载“楚王希范作天策府”,不仅高大,而且装饰奢华,“地衣,春夏用角簟,秋冬用木棉,与子弟僚属游宴其间”。由此可见当时(     
A.棉花制品比较贵重B.高产农作物开始引入种植
C.魏晋士族生活奢靡D.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的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