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五代十国各割据政权很注意罗致和培养翻译人才即通事,后唐政府中,有的通事既通晓汉语,又通晓契丹语和突厥语,有的甚至“能四夷语、通六蕃书”。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国家统一趋势日益加强B.少数民族汉化明显
C.各政权与周边交往密切D.思想文化趋向繁荣
2 . 唐代后期,一批理财型官员密集出现。朝廷以户部侍郎刘晏为度支盐铁转运使,“盐铁兼漕运,取得“人不加赋,所入仍旧”的成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科举制度的实行D.政府财政负担加大
2023-11-28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中期以后,朝廷往往为节度使加相衔,“并列衔于敕牒后,侧书‘使’字,故有‘使相’之称”。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可履行宰相一般权责,并享受宰相待遇。但“名是宰臣,当署制敕,至于密勿之议,则莫得闻”。由此可见,朝廷设立“使相”(     
A.重建了唐王朝的职官体系B.缓解了内轻外重的割据局面
C.提高了唐中央的行政效率D.适应了维护统治的政治需求
4 . 唐朝中后期,朝廷在各藩镇设有监军院,各藩镇在长安亦置进奏院。部分藩镇将帅的拥立都要得到监军使认可,并由他们奏报中央批准。进奏院是藩镇驻京办事机构,负责向朝廷报告本镇情况,呈递本镇表文。由此可见,监军院与进奏院的并存(     
A.彰显了朝廷与地方矛盾的缓和B.体现了藩镇游离性与依附性的双重特点
C.为唐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基础和军事实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安史之乱前朝廷重视边帅的选用,并作出边帅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的规定,边帅功名显著者多提拔为宰相。玄宗改变了用人规则,开始出现边帅任职长达十余年而未发生改变的情况。这一变化(       
A.顺应因俗而治的需要B.成为安史之乱导火线
C.有助于防范宰相擅权D.潜藏着国家治理隐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为五代十国时期部分开国皇帝的信息。这反映出当时(     
朝代开国皇帝出身民族自己追溯的祖先
后梁朱温贫贱汉族舜时代的司徒
后晋石敬瑭贫贱沙陀族人汉代丞相石奋
后汉刘知远贫贱沙陀族人东汉的皇族
南唐李昪贫贱汉族唐朝皇室
A.豪门士族日益衰落B.门第观念完全消除
C.民族交融不断加深D.国家一统趋势加强
7 .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后,“长安六陷,天子九逃”。杜甫在《秋兴八首·其四》中不无感慨地写道:“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这折射了当时(     
A.外族内迁影响深远B.唐朝诗歌走向繁荣
C.强化集权的必要性D.统治灭亡的必然性
2023-11-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唐中期,时有藩臣“擅自置属,贡赋不人朝”。唐德宗规定:“黜陟使各量风土所宜、人户多少均之,定其赋,尚书度支总统焉。”各州所收取的赋税按比例“上供(朝廷)送使(藩镇)留州”。这一规定意在(     
A.保证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B.制衡藩镇力量
C.减轻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简化税收名目
2023-11-17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河北邢台·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为加强边防,唐玄宗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至唐玄宗统治后期,节度使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这一变化导致(     
A.西北地区边防空虚B.中央与地方关系失衡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黄巾军起义席卷全国
2023-11-09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1
10 . 安史之乱后,唐朝在北方置河朔三镇并设节度使,在历任57位节度使中,由朝廷委任的仅4人,其余均为世袭、自立,或由牙军(藩镇军队)拥立。由此可推知,中晚唐时期(     
A.内轻外重局面持续发展B.中枢权力运作机制变异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选官权已旁落至节度使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