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汉代后期,官员察举无人监督,常常随意推荐,且被举荐者还会一辈子将察举官视为恩主。曹魏帝国推行九品中正制,细化中正官的分级,并增设吏部的最终选拔权。选官制度的变化(   
A.提升了官员素质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扩大了统治基础D.稳定了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初基本沿袭隋朝制度,三省分立,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之职。玄宗时期,任命亲信文人为翰林学士,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参与朝政决策。宪宗时期,由宦官出任枢密使,在皇帝与宰相、翰林学士之间宣旨传奏。唐朝中枢机构的演变(     
A.说明了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B.反映中枢大权逐渐向内廷转移
C.说明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D.导致唐朝政治黑暗和朝政混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晋时期,司徒府的左长史掌管着中正品评,获得中正品第的地方士人就被记入司徒府的名册,成为“司徒吏”,等候吏部任用,成为一个候选群体。他们定期到中央服役,不受地方官管理。 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具有选官中央化的意义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
C.助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D.缺乏严密的选官程序
4 . 唐太宗末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宰相名号创立并使用;唐中宗以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唐德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基本解决了宰相之间地位不平衡的问题。唐朝这些政策调整﹐旨在(     
A.实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B.有效发挥三省职能与作用
C.解决中枢机构之间的矛盾D.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2-09-02更新 | 816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前期,御前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五品以上官员参加政事讨论和决策,每月一日和十五日定期举行,称为朔、望朝参。到了唐中期以后,御前会议逐渐演变成少数更高级官员参加的、日期不固定的延英会议、翰林学士会议等。这一转变(     
A.表明官僚机构膨胀得到了有效遏制B.反映出中央运行机制更具随意性
C.利于适应唐朝政治形势演变的需要D.推动了中央行政权与决策权分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科举制度尚属形成时期,许多制度尚未完善。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子杨喧举试明经,礼部侍郎达奚洵本不欲录取,但终因不敢得罪杨国忠而将杨喧取在高等。唐德宗时,宰相李实向礼部侍郎知贡举的权德舆推荐私人,要求录取,权德舆未能满足,李实乃开列名单责令录取,否则就要贬官。唐肃宗时,礼部侍郎杨绾甚至要求停罢进士、明经诸科,理由是经科举所选之士,“幼能进学,皆颂当代之诗,长能博文,不越诸家之集。遂相党与,用致虚声”。唐时对科举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考生自幼专心读书应举,而所学之内容却无益于事,“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

——摘编自屈超立《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

材料二 唐代科举中,举子在考试前的请托宣传和达官闻人的荐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形成了特有的“行卷”风气。据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载,“唐之举人以所业投献主司。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盖主司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唐代著名人物如韩愈、杜牧、皮日休等人都有“行卷”的经历,有些还成为科场和文坛佳话。如《南部新书》卷甲就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唐代的项斯一开始并不出名,于是就将自己的作品投献给了江西的杨敬之。杨敬之十分欣赏项斯的才华,还赠诗云:“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没过多久,项斯开始在长安声名远扬,第二年登进士第。

——摘编自胡可先《“座主”与“门生”——唐代科举与官场裙带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
7 . 唐德宗下诏任命齐总为衢州刺史,因此前齐总有盘剥百姓,进奉朝廷的恶行,时任给事中的许孟容封驳任命诏书,并陈述理由,唐德宗不得不收回成命。许孟容此时隶属于(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客户(非土著住户)大量增加,以户税和地税为主要内容的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地税按亩征纳,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这一措施
A.加重了农民负担B.消除了土地兼并
C.有助于社会公平D.抑制了人口增长
2021-04-28更新 | 323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