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1 . 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阶段概况
隋唐
形成
①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要求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②特点:以________为选官途径,以才学为选官标准,分为制举和常举;合格者还需________选拔,方可任官
两宋
完善
“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元朝
恢复
科举时断时续,录取人数不多,科举任官比例不高
明清
继续
发展
①考试人员:主要是________和府、州、县学的学生
②考试范围:从________中命题
③考试流程: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④地域平衡:南北卷,确定各地区的录取比例
2023-09-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以君主为轴心,以中央集权为主线的政治体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重要功能,就是稳固君主的专制统治,以使君主能够世代“总揽大权,柄不借下”。自秦汉开始,以后历代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对官员进行组织管理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各级官员对皇帝和上级官员绝对服从,通过一级级的隶属关系,对官员逐级落实责任、督察、考核,然后通过考核结果决定各级官员的升降留任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在这一制度下,官职的设置、文官的选拔任用等都由君主决定。那些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文官,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这些文官也就自觉地形成了对君主的依附关系。

——摘编自赵瑞军《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按照法律规定、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政府工作人员,经录用,就长期任职、稳定升迁,无过失不解雇,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所以又叫常任文官制。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职位分类,一般采用“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两种形式,通过科目繁多的考试选拔对应专业的人才以满足工作需要英国是最早建立资本主义文官制度的国家,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以后,迫切要求改革问题重重的旧有选官制度,建立能为本阶级服务的新制度,以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适应和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制度在其长期的运转中,对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陈秀梅、在黎民《西方文官制度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文官制度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唐书)记载,许多状元出身书香门第,如孔纬,孔子的后代,祖父孔戮举进土第,官至礼部尚书。唐代有家世资料记载的状元中仅4名为寒门,占比8%。由此可知,唐代(     
A.出身背景影响科举竞争B.世家大族把持入仕门径
C.科举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D.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停滞
4 . 教育与人才选拔机制是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建初元年诏:“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

——《后汉书·章帝本纪》

材料二   我国近代著名民族资本家张謇的部分经历

时间

经历

同治七年

1868年)

经县、州、院三试胜出,成为生员。之后五次去江宁应试都未能取中成为    

光绪十一年

1885年)

原通州知州孙云锦出任江宁府尹,张謇作为他曾经的幕僚,依例回避,转赴北京参加“顺天试”,取为第二。之后他四次进京应试,结果都名落孙山。

光绪二十年

1894年)

慈禧六十寿辰特设了恩科。张謇第五次应试,在部组织的会试中,张謇被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复试时中了一等第十名。四月殿试时终于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

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

应两江总督刘坤一电邀赴江宁讨论兴学之事,因顽固势力阻扰,他自筹资金,创办通州师范学校,翌年正式开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的前身,这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近代高等院校。

——根据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是哪种选官制度?在当时存在着什么问题?之后曹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试图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中划线序号处空格。结合所学指出张謇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和协办复旦公学的相关政策背景。
2022-11-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世袭制和察举制和比,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日本、韩国等地从唐朝开始就效仿中国的科举制,16—17世纪,欧洲传教士将其介绍到欧洲,在18世纪,科举制受到了英、法等启蒙思想家的大力推崇。从宋代起,科举不论出身,只要士子有才学、品行端正都能参加。在科举所经历的1300年间,选拔出的进士约为十万,举人、秀才高达百万:在宋、明时代的名臣能相中,很多都出身于进士。科举改善了民间读书风气,学而优则仕变成了一种风尚。明清时期,若以秀才来计算中国的读书人,常态下都不少于50万,若包括童生则超过百万。

——摘编自邓文睿《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与发展

时间

基本情况

19世纪以前

国王恩赐官员制

19世纪初期

自由党和保守党交替执政,公开地进行官场“肥缺分赃”

1832

议会改革使资产阶级参与国家立法,但行政大权,仍在贵族、寡头势力的操纵之下,工作效率低下,束缚经济发展

1853

克里米亚战败,引发英国政治危机

1854

国会议员杜威廉提出建立文官制度建议:由大学生来担任政府中的行政智力工作,一般人员担任机械工作;通过选拔考试选任智力工作人员;统一管理各部人员,各部互相转调、提升;官员的提升以上级考核报告为依据。该建议后以法令形式加以实施,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开始建立

1870

政府颁布枢密院令,确立文官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文官必须遵守《荣誉法典》中规定的职业道德,不准经商,或是从事任何营利性事业

1921年起

政府设立行政裁判所,受理行政人事纠纷,以监督文官制度的运作

——摘自杨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1)根据材料一,简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容。
2023-02-23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据学者的统计,两汉的孝廉有234人,其中儒生和儒官分别占32.1%和13.2%,加起来是45.3%,几乎占孝廉比例的一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选官方式日趋完善B.官僚政治的逐步确立
C.儒学地位不断上升D.专制集权统治的强化
2022-12-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科举状元有百余人,其家世背景统计如下表。据此,可推知唐朝
家世背景宗室孔家宰辅亲属高官亲属一般官员寒门子弟信息缺失
人数9202510566
比重6.3%14.2%17.7%7.1%3.6%46.8%
A.科举录取十分重视门第出生B.宗室参与政治受到抑制
C.经济与科技对教育支撑不足D.状元普遍得到高度重用
2022-05-24更新 | 561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分析:如果他当一郡太守,便可有权察举,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因此察举过他人的子孙,便有易于被人察举之可能。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魏晋士族门阀社会的起因B.隋朝科举制度建立的条件
C.西汉豪强地主崛起的背景D.世卿世禄制度造成的影响
2022-05-29更新 | 67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察举权操于州、郡长官之手,往往有权贵请托的现象出现,早已失去其“乡举里选”的本意。再者,东汉社会颇重清议,品评人物的风气盛行,加上《人物志》等书籍的提倡,于是士大夫之间已有一种互相品题的习惯。……在吞并吴、蜀,统一了全国后,曹文帝面临和平时期的国家建设,需要大量人才,然而,由于长年的战乱使得“士人流徙,脱离乡土”,这种形势下,各级官府很难掌握人才的才学能力情况,致使很多人才被埋没。鉴于此,当时的吏部尚书陈群提出关于人才选拔制度的建议,即后来的“九品中正制”。

——摘自高园《试析我国古代荐举与科举选官制的利弊》

材料二   唐代开科取士,任何人士不论高门大族或寒门出身者,只要有真才实学,均有获选参政的机会。……唐代人才辈出,名相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均由进士科出身。但行之既久,成了入仕的主要途径,于是士人争相埋头于追求功名,但求及第作官,不管实际政治才干,结果造成吏治日坏之患,流弊不少。甚至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应明经试的多为世族子弟,应进士试的多为寒门士子,两派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结成朋党,援引私已02相攻击,形成后期之“牛李党争”,出现宦途歧分。

——摘自高园《试析我国古代荐举与科举选官制的利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科举考试的利与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同时废除了由来已久的各级长官私人自辟属官的制度,一律改由中央任命。科举意为分科考试举人,其中以考儒家经典的明经和兼考诗赋、对策的进士为最重要的两科。应举者不限财产、门第,允许“投牒自举”(《旧唐书·杨馆传》)。考试一般每年举行,合格后获得任官资格,再由吏部考试,通过者正式进入官员系统。“取士不问家世”(《通志·氏族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朝汪洙《神童诗》,一说元朝高明《琵琶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兴科举的历史背景,概括隋代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