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王朝取代隋朝是幸运的,隋朝为唐朝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官制、典章制度的整备自不必说,律令的制定以及其他形成国内政治基础的诸项事宜也自不待言,就连国都的经营、宫殿和离宫的建造,隋朝也留下了宏伟壮丽之遗产。

——【日】外山军治《隋唐世界帝国》

材料二 汉代在正式的郡国政区之外,还要一个相当特别的行政区即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以军事监护的方式管理天山南北绿洲上的50个左右的小国,并不干涉各国原有的制度和生产方式,只要求他们效忠汉王朝而已。在西域设置都护府的形式,从汉代一直延续到唐代。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唐在行政机构、经济制度对隋的继承与发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唐代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与汉代的异同。
2021-12-12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隋唐时期在制度上有重要建树,在中国封建制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变革时期。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逐渐完善。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摘编自《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并简述秦朝制度建立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与总趋势,并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控掌于机关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宋代军事、财政、用人三权都有掣肘,都分割了,这显见是相权之低落。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是如何分散相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18-11-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平行班)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代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唐代的皇帝多好书法。李渊在登基之前,便已认识欧阳询,很欣赏他的字。欧阳询初学王羲之的书法,后渐渐变体,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欧体。后世在科举取士中,常以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朝廷选官时,“书法遒美”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练字成了读书人的必修课,书法名家辈出。

——摘编自陈少峰等《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简介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名家辈出的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的主要原因。
6 . 权与制衡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之身份。……但到开元以后,即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如是则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而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代尚书省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三省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总统行政权是如何被限制的。
2018-06-2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是如何实践唐太宗的观点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立法权是如何限制行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临时约法》的进步性。

8 . 权力制约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之身份。……但到开元以后,即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如是则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而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却无根本的变动。

——据《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代尚书省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三省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行省制创立的意义。为什么说历代地方管理制度“却无根本的变动”?

2018-10-1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翌年,颁布预备立宪的谕旨,在“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口号下,拉开了立宪的帷幕。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议会的约束,臣民的权利极为微小。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三省制运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对唐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