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确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与封建统治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魏徵在三省制运行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2 .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如果唐朝皇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应该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3-04-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丰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初制度创新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创新的制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
2022-11-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英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代以他官与三省长官共同参议政事,即为宰相会议。唐初建立政事堂,自此以迄五代,宰相会议始有制度化的决策方式。宰相会议的内容十分广泛,举凡军国事务,都可以进行讨论。宰相会议对于各种政事在讨论后所作出的决策,一般即以中书门下奏状的方式上报皇帝批准后,作为与诏令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颁布,或者转交中书舍人或翰林学士起草正式诏令颁发。如果皇帝对于中书门下的奏状不予批准,则其所议即作罢论。反之,皇帝的诏令,在一般情况下也要经过宰相会议讨论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始正式第一次。

材料二   唐五代,在宰相会议中实行集体决策的制度。在政事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不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通过,而是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于决定的决策向皇帝上奏状时还必须有全体宰相的联合署名。如果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为废状。如果宰相意见未取得一致,各以己见上奏,则属于违反联署制度,往往要被解除职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宰相会议的特点。
(2)概括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的宰相会议制度。
5 .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由于门阀世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而看重金榜题名;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在宋代,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以三省六部制为例,简述其如何体现“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并说明宋代中枢机构之间分权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唐宋择偶标准不同所反映的宋朝社会新变化,并说明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3-11-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旧唐书》卷四十二《职官志一》记载:“武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六省中的尚书、门下、中书是朝廷机关,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系执行机关,政务繁多,故又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管理有关事务。由于这些部门在政权机构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所以,后来往往把唐朝廷的官制概括为三省六部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初的制度创新成果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2023-11-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唐太宗的改进措施。
2023-11-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哪些。概括这些机制对当时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3)写出材料三中①、②、③所对应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宰相与汉朝比较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作用。
2023-11-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唐朝的相权可谓是由集体领导的,在这一集体领导体制下,至少有皇帝、中央政府和朝廷监督的代表三方共同构成一个集体权力机构……且这种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图2所示是哪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这些政治制度本质上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中央政府组织的特点,并分析这一设计的作用。
2023-11-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呈贡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