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唐代前期中宗、睿宗年间,盛行的“墨敕斜封官”,即由皇帝直接敕封,而未经过中书省“宣署申覆”(拟定并盖印)及门下省复审与吏部铨选。由于这类官员告身(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名。对此的认识是(     
A.三省分权体制取代皇权专制B.皇帝突破制度约束以打击藩镇势力
C.当时科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D.中央集权制度下权力运行程序违制
2 . 唐初规定男子二十岁参军。为应对战事,“右仆射(尚书省长官)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征(魏征,门下省给事中)执奏以为不可。太宗怒,乃出敕……征又不从,不肯署(签字)敕。”最终保持原规定不变,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唐代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的制约
②三省制能有效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
③门下省是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
④三省制使唐代宰相的权力大大加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 . 既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又充分发挥了官员的集体智慧,这是唐代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贞观年间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采取开明民族政策B.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2022-08-18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时,门下省设给事中一职,专门负责审议中书省草拟的下行诏书,如认为有违制失当之处,可以封驳奏还,称为“涂归”。这表明
A.门下省是中书省上级机构B.给事中实际起到监察作用
C.给事中代表社会履行职责D.封建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2020-10-2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大致演变历程,其主题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中央官制的完善
C.选官制度的完善D.中枢政务机构的演变
6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2023-11-20更新 | 205次组卷 | 461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卷
8 . 《旧唐书·文苑传·元万顷传》“善属文,放达不羁…朝廷疑义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朝廷设“北门学士”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弥补宰相政事繁多而才干不足的缺陷
C.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皇权统治
D.监察宰相减少政治腐败
9 . 下列措施和制度中,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的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中书省代替三省
③废丞相
④议政王大臣会议
⑤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0 . 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整整少了七个部门。唐太宗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贞观年间,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这应该是历朝官员人数最少的政府了。据此推断,唐朝
A.“小政府大作为”的执政理念
B.精简机构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C.百姓所承担的赋税徭役最轻
D.完善科举制后选拔出更多人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