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1 . 唐开元初年,中书舍人的职权由负责诏令起草逐渐转移到以对于上行文书的押判为主,原本之事也因此多以他官权知,并逐渐形成了“知制诰”的制度。这一变化(     
A.扩大中书舍人的权力B.加强君主的决策权
C.强化宰相执政职能D.为官员提升晋升机会
2023-04-18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把朝廷的决策和行政职能分离,决策的权力在宰相和皇帝,执行机构为尚书省及其所属六部。决策的权力本身也被分割,中书和门下之间互相制约,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的权力于一身的旧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的变化意味着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中,相权被分割,皇权得到加强;而中央机构和行政权力的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则使国家的行政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因此,尽管唐以后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在局部上还不断地变化,但从总体上看,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奠定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大的格局,为以后历代所沿用。

——摘编自阎守城、宁欣主编《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

材料二:清代的军机处和内阁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权力系统,二者在权力分配上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而是在维护皇帝独裁权威,完善独载体制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政务分工……而清政治源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事实则告诉人们:清代专制皇权的强化并非仅仅是汉族儒家文化作用的结果,尤其不是军机处这样一个简单的办事班子所能办到的。应该看到,清政府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政治,如果这一政权本身不存在有利于皇权进一步加强的因素,单纯儒家学说也不可能造就出“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而对皇帝独截至关重要的奏折制不过是基于关外政治传统的一种能动工具罢了。

——摘编自高翔《也论军机处、内阁和专制皇权》

材料三: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的轨道……慈禧一方面宣布“内阁军机处一切规制,著照旧行”,另一方面改组了中央各部……还设立了“资政院”以博采群言,设“审计院”以复查经费。在厘定中央官制之后,清政府致力于改革地方官制……1907年设立资政院,接着命令各省尽快设立咨议局和预筹各州县的“议事会”。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臣民权力。1909年,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其领导权多为立宪派把持,他们发起三次国会请愿运动,迫使清政府将立宪预备期由9年改为5年。191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首届内阁成立,在13位阁员中,7人为皇族,所以人们把历史上的这届内阁称作“皇族内阁”。没多久,清政府被推翻,宪政尝试也告终结。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三省六部制运行的特点以及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清朝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023-03-2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趋于规范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唐之前,中央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较依赖掌管特定行政权力的个体,而在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门下省都是实务部门,而非个人职位;第二,中央层面出现了“三权分立”,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体制;第三,后设机构政事堂,承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有助于提升决策效率;第四,有效地理顺了三省各部间的关联及其实现职能的范畴,以确保中央政令的畅通。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土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进一步摧毁考官和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针对唐科举门资取士的弊病,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取土不问家世”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抄录制。科场文体从侧重“诗赋”代之以“经义”“策论”。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唐朝三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并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2023-03-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摘编自王小甫等《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政府应由选举产生的执政官,也就是总统执政,由总统掌管行政部门以及各行政机构,总统完全独立于国会这一立法部门,不必对国会负责,这两大部分还要加上以最高法院为首的司法部门……每一部门都有各自的权力范围,制约着另外两大部门的权力。这三大部分各自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

——摘编自(美)马歇尔·卡特里普《美国政府简介》

材料三: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一部带有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使得“德意志民族国家”这一大多数德意志人看来最重要的目标成为一种现实。如果我们从全方位加以考察,就会发现,这部宪法是在考虑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是各邦原统治者的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主张和普鲁士的霸权。可以说,1871年宪法的任何政治体制的构架等,皆可以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摘编自邢来顺《迈向强权国家:1830年-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别概述美国立法权和司法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1871年宪法具有“妥协性”色彩的主要原因,并简述“三大因素”在“1871年宪法”中的体现。
2023-03-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唐初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都是宰相。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以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亦为宰相。该做法的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
C.限制了皇帝特权D.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2023-02-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大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政事堂制度是唐代议政制度。唐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三省长官在此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政事堂的变化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分割宰相权力C.避免决策失误D.提高工作效率
7 . 唐朝初期,政府预在关中一带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按着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在中央的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023-02-08更新 | 79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和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造就》

材料二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并指出隋朝时期“突破性创新”的实行有何意义?
2023-01-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下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隋炀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内省,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 )
A.强化了皇家的独尊地位B.体现了国家治理的专业化倾向
C.推进了国家的廉政建设D.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10 . 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国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早期国家,指的是一种不成熟的国家状态。具体到中国而言,早期国家大致为夏、商、西周时期。当时,虽然出现了以王室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但社会组织中的地域关系尚不成熟,还无法取代血缘关系的影响。因此,血缘关系的瓦解是早期国家向成熟地域国家转型的关键。

一—摘编自黄明磊《族群迁徙推动中国早期国家转型》

材料二   隋唐时期,国家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个巨型国家要正常运转、长久维系且有效率,没有制度的保障是无法想象的。唐朝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制度建设的典范。制度的完备对唐朝国家和社会的运作,尤其是促使唐朝走向强盛具有重要作用。唐朝崛起于东亚,制度的健全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摘编自李鸿宾等《中国通史大师课》

材料三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1940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型民族国家理念。1949101日,随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理想从文本走向现实。

——摘编自石培玲《抗战时期的现代国家观与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思想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是如何进行国家制度建设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