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67次组卷 | 95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日益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2024-04-08更新 | 88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卷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0次组卷 | 89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4 .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以论述农业生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3-12-23更新 | 108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舂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所代替,新贵族不满足于经济力量的增加,谋求更多的政治权力。私学的兴起以及文化典籍流落民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士作为一种新阶层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诸子之学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谋求特定利益。这一时期,中原华夏民族与四周夷、戎、狄、蛮不断争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趋同,这就为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胡林涵《浅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机制》

材料二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对外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文化、物产、科技、工艺等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正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到了唐代,更进入到“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通过海陆两途,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火药等物品及造纸、炼铜等技术,都相继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及欧洲。其中“遣唐使”是将中国唐朝文化向外传播中的一支独特的队伍,他们除了完成官方的外交使命外,随团成员还有许多留学生、学问僧以及医生、工匠等,他们都带着任务来学习盛唐文化。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为样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出现了“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新气象。

——摘编自武斌《汉唐:中华文化的魔力圈》

材料三   中国五四运动更多地表现出对以往文化的批判性,这种批判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文化的自我批判。文化的自我批判当然也不是五四时期特有的思想现象,事实上,明清之际便已从不同方面呈现文化的自我批判意识,但是,五四运动自我批判和明清之际的文化自我批判之间存在重要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明清之际的文化批判首先是面向过去,其目标是从所谓理学回到经学,或者说,从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回归原初的儒学。比较而言,五四时期的文化批判,主要指向未来以及与之相关的新的观念世界。由此,以往历史传统和近代的观念、过去和现在、古与今、新和旧交织在一起,传统和现代之间形成了种种复杂关系,其中存在多重意义上的思想张力。

——摘编自罗志田《反思“五四”;中西古今关系再平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与五四时期文化批判的区别,并分析五四时期文化批判的影响。
2023-12-21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宁波保国寺《寺志》记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唐僖宗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为保国寺。该寺的由来与毁建反映了(     
A.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B.佛教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改造
C.佛教融入中国的曲折历程D.中国文化对外的辐射力增强
2023-11-10更新 | 353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时,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不同思想文化之间交流碰撞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2023-11-10更新 | 338次组卷 | 119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韩愈在《论佛骨表》中强调“佛者,夷狄之一法耳”,在《原道》中,称引孔子作春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韩愈提出夷夏之别(     
A.从根本上遏制了佛教发展B.有助于多元文化调和吸纳
C.意在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D.旨在维护儒学的主流地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杨永俭《试论唐代墓葬美术中的宗教共生现象》、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唐朝时期的墓葬文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
2023-06-21更新 | 209次组卷 | 102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