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     
引文出处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晋书·阮籍传》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
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
2024-04-10更新 | 32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南北朝时,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不同思想文化之间交流碰撞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2023-11-10更新 | 338次组卷 | 119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当时(     
A.儒学地位受到挑战B.佛教本土化
C.三教合一局面形成D.中外交流频繁
2023-10-02更新 | 258次组卷 | 40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北江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韩愈在唐宪宗迎佛骨的高潮中上《谏迎佛骨表》,用历史事实证明敬佛的皇帝不是国破就是寿夭;他还创立道统论,认为有一个以“仁义”为中心的道统存在。韩愈这些主张旨在(       
A.巩固儒学正统地位B.劝导皇帝实行仁政
C.利用道教维护统治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022-12-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玄学风行、道教佛教广泛传播的时代,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三教合一已成潮流B.佛教拥有广泛基础
C.政治分裂战乱不休D.道教深受大众欢迎
2022-12-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日本遣唐使归国后大都被国家重用,表3所示为其中部分代表人物。这说明当时日本(     
A.快速完成了封建化B.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C.深受唐文化的影响D.借鉴中国建立了集权统治
2022-12-1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印度佛教认为果报不论现报、生报或者后报都是个人的事。传入中国后,慧远认为:一人得道,其功德“泽流天下,即使内乖亲子的关系,也不违其孝”;果报可以此生世世承负,也可在一个家庭内父子相承,代代承负果报。据此可知佛教(     
A.吸收儒家伦理逐渐本土化B.增强理论性思辨性日趋系统化
C.传入中国后开始世俗化D.迎合统治者的需求不断政治化
8 . 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有一系列根据北朝《大方便佛报恩经》绘制的壁画,下图为莫高窟第138窟《孝养品》的须阇提太子割肉济父母的故事。但据后世学者考究,《大方便佛报恩经》是“疑伪经”,据此可知唐朝(     
A.壁画依据存疑无史料价值B.儒学正统地位受佛教冲击
C.儒佛思想的冲突不可调和D.佛教发展逐渐走向本土化
9 . 佛教画风格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     
          
             图1西魏佛教壁画                                 图2唐朝《送子天王图》局部
A.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B.壁画艺术发展到了顶峰
C.宗教画本土气息浓厚D.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10 .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里的主要内容
C.佛教文化逐渐并入中国传统文化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2022-11-09更新 | 369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8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