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受南亚犍陀罗佛教僧服与中国道服颜色双重影响,魏晋僧服为赤,后因戒律约束又由赤改黑。北魏出现以黑、青等色区别僧人身份的做法。北齐与北周服色因皇权影响分别改易为赤、黄。魏晋南北朝僧服颜色变化深刻反映出(     
A.三教并行政策盛行B.中印文化交流频繁
C.民间信仰的多元化D.佛教向本土化发展
2024-04-08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下图是大同北魏破多罗氏墓中的“伏羲女娲”壁画;画中舍弃了传统伏羲、女娲本手持“规、矩”的造像,以佛教“摩尼宝珠”替换。该史料可以(       

A.研究鲜卑始祖神话B.说明丧葬改革与民族交往的关联
C.研究北方世俗生活D.说明文化交流对区域文明的影响
2024-02-22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据此可知,杜佑(       
A.受到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B.践行了传统经世致用的理念
C.带有古代重文轻武的思想D.发挥了理学格物致知的精神
4 .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这便是虎溪三笑的典故。这反映了(       
A.儒家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思想环境的相对宽松
C.三教之间的交融与发展D.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据《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较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远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正统观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头绪纷杂,内容丰富,下表列出了相关片段。

东汉末年否定君臣之义、父子之伦以及夫妻间不拘礼法的言论和行为,颇行于世

东晋

道教理论家葛洪宣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陶渊明的诗、王羲之的字,充满了清丽柔美、空灵飘逸之气。

前秦

苻坚不但对西域诸胡要“示以中国之威,导以王化之法”,而且把东晋也称作“未宾王化”的一隅之地。

南朝

梁朝释僧顺更讲:“释氏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备有六睦之美”。
南方佛教则重视般若等阐述佛理的经典。

北朝

北方佛教流行的是以修福事功又简便易行的禅宗、律学和净土等宗派。
乐府《折杨柳歌辞》:“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北方的诗豪放悲凉,魏碑质朴遒劲。
北魏孝文帝和他弟弟元勰皆能七步赋诗,而且韵义俱佳。
西魏北周时期,北方高门崔、卢、李、郑、杨、柳、裴等14家大姓中,尚武习战者人数远远超过专事文教者。不仅“河北文士率骁兵射”,而且妙龄女儿亦能上马骑射。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论明确。)
7 . 唐朝旅游业发达促进了旅游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既有以济世安邦为目的的宦游,又有以化羽登仙为目的的仙游,更有以结得善缘为目的的释游,还有“身在江湖之上,心游魏阙(朝廷)之下”的隐游。这反映了(     
A.阶层流动性增强B.户籍管理松弛C.三教并行的影响D.魏晋遗风盛行
8 . 魏晋时期的佛像衣饰呈现出“气“韵”生动的“褒衣博带”式特征,服饰不露肌肤,以披肩遮盖;菩萨雕像外貌更加清丽俊秀、温婉内敛,形态灵动。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佛教思想影响中华文化B.统治者好恶决定佛教发展
C.三教并行局面正式形成D.佛教文化呈现本土化倾向
9 .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空中飞舞的神。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     
A.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B.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
C.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D.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10 . 如表为唐前期周公、孔子地位的变化情况。这反映出
时间变化
唐高祖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
唐太宗以“遵周公之事”,藏兄夺位,介怀于周公。诏尊孔子为宣父,作庙于兖州
唐高宗颁行《五经正义》,以孔子为先师;“幸孔子庙,追赠太师”。后废周公庙
武则天封周公为褒德王,孔子为隆道公
唐玄宗如前代国学祀周公,开元改为孔子并不祀周公
A.官方的意识形态缺乏稳定性B.佛道传播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C.孔孟之道日益受到朝廷重视D.政治统治需要影响人物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