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等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飘逸的风格。宽衣博业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这种服饰装则必备(     
A.是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体现B.反映出佛道老庄思想的盛行
C.表明儒学统治地位逐步崩塌D.说明名士能够引领时代习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末杨绾认为因儒道不举,士人一味追求做官,礼义道德沦丧,才造成了安史的反叛和战乱的延伸。穆宗时,仍有“兵兴以来,人散久矣,始欲导之以德,不欲趋之以刑”的说法。这说明当时(     
A.功利主义盛行导致社会失序B.礼法结合的治理传统被废弃
C.重建儒学信仰已成现实所需D.佛道兴盛改变儒学正统地位
3 . 中晚唐一部分士大夫相继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以及啖(助)、赵(匡)新经学运动。它们无不以传统儒学经世致用的思想为标榜,交相推引。这一现象(     
A.反映了江南经济得以开发B.源于安史之乱的冲击
C.体现了儒学丧失正统地位D.成为理学兴起的先声
2023-10-15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人不仅继承了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制的政治遗产,以罗马帝国正统继承者的身份保持了统一帝国的政治体制,而且在皇帝专制统治、《罗马民法大全》等诸多方面坚持了欧洲地中海上古政治遗产,并有所发展。为了治理众多古代族群,帝国政府始终维系着庞大且完善的官僚国家体制,其核心是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司法、宗教文化各种最高权力于一身的皇帝专制中央集权。7世纪至12世纪推行军区制,以农兵制、军政合一为重要特点,并由将军对行政区域及其军队进行管理,对扭转拜占庭危急局势起了重要作用。拜占庭人成功打造了包括整个东欧世界的拜占庭文明圈,并将各个斯拉夫族群纳入其中,其影响至今犹存。

——摘编自陈志强《欧洲中古史视域中的拜占庭帝国》

材料二   隋唐统治者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的旧制,革弊创新,极大地加强了国家的控制能力,从而使皇权进一步加强。唐朝完备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机构和制度趋于完善,在内地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在边疆设立都护府、都督府进行管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府制度,唐玄宗开元年间改行募兵制,军队职业化、专业化,设立节度使,制定《武德律》《贞观律》等,很重视礼制的建设,直接促成了中华法系的形成。唐人对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都抱有包容的态度,从而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唐文化,传入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与唐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拜占庭帝国与唐朝国家治理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3-05-19更新 | 980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新教材)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曹魏士族钟会曾自述少时课业:“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宋齐时人顾欢回忆幼时旁听乡村学校“诵《孝经》《诗》《论》”。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南北文化相互交融B.儒学常识化的趋势
C.选官制度推动文化普及D.门阀政治受到庶族冲击
2023-05-10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高考历史预测密卷(二)历史试题【 新高考湖北地区专用 】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白居易、元稹等中唐士人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实现“见之者易谕”、“闻之者深诫”、“采之者传信”的微讽之效。这一做法(       
A.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入人心B.批判理学空谈并开创了朴实学风先河
C.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的现实需要D.将儒学复兴与诗文载道功能有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人物或学派治国思想
西周周公天命不常、敬从天命、怀保小民、明德慎罚
秦朝秦始皇尊君重法、尚武恃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德刑相济、罚不患薄、约法省刑
西汉中期汉武帝德刑兼用、尊贤任能
唐代唐太宗以民为本、以法为治、重贤尚能
宋代理学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择任贤俊;君道以立志为本;以仁义为先,不以功利为急
功利学派本于财用、义利统一、注重事功、以利与人
明末清初顾炎武人君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唐甄学即其政,政即其学;秦以来帝王皆贼也;贤君治国

提取材料中的若干信息,提出一个有关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8 . 魏晋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都有前代罕见的严密理论系统性和深刻美学内涵;其时科技也具有鲜明的理论思维特色,如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理论思维比较突出,首先要求系统观察,其次根据性能统一法则进行学科分类。这体现(     
A.魏晋玄学影响科技文化发展B.魏晋时期文化成就领先世界
C.民族交融丰富科技文化内涵D.政治动荡导致科技文化转型
2023-03-10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2023届高三3月联测历史试题
9 . 东晋时期,凉州僧人竺佛念翻译的《长阿含经》中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这样的句子。但查阅《长阿含经》的巴利文原版,发现这些句子是译者自己添加的,这一现象说明(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B.佛教已融入中国文化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D.三教合流的趋势出现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论语》等课程下移为普通乡村教材。南朝人顾欢在乡中学校外旁听的是《孝经》《诗经》《论语》;北魏后期的刘兰在家乡随师所学的也是《春秋》《诗经》《周礼》。魏晋南北朝时这一现象说明(     
A.儒学基础得到拓展B.儒学已克服佛道带来的挑战
C.文化专制空前强化D.儒学理念出现世俗化的趋势
2023-01-16更新 | 41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