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魏晋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解读最合理的是(     
历史现象历史背景
A魏晋玄学在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求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战乱频繁,生活物资匮乏
B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北民南迁加快了民族交融
C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国家颁行《唐本草》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伪劣医书泛滥
D晋代法显、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空海来华佛教在东亚深入广泛传播
A.AB.BC.CD.D
2 . 中唐时期的官员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可见,这场古文运动(     
A.推动了唐诗的繁荣B.存在薄古非今弊病
C.意图复兴传统儒学D.赋予文学教化功能
2024-04-18更新 | 40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自然”与儒家“名教”的一致,他们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圣人”。玄学还提出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动静、自然与名教等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这表明魏晋(     
A.士人阶层主张崇实尚学B.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C.门阀政治制约思想解放D.玄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4 . 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是放灯、观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民众都积极参与。隋炀帝在《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中描述了长安元宵节热闹的场景:“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这反映了此时(     
A.商业发展突破坊市制度限制B.佛教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C.夜市经营活动不受政府管控D.长安城里享乐之风日益盛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等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飘逸的风格。宽衣博业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这种服饰装则必备(     
A.是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体现B.反映出佛道老庄思想的盛行
C.表明儒学统治地位逐步崩塌D.说明名士能够引领时代习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朝前期颁行《五经正义》,儒家经义统一。唐朝中叶,出现各种儒学“专门之学”,摆脱章句训诂传统,走向义理解经之路。这一变化说明儒学(     
A.出现重视思辨的倾向B.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精神
C.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D.关注个体内在精神的修养
2024-03-07更新 | 42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唐朝的法令规定:“诸道士、女冠、僧、尼,州县三年一造籍,具言出家年月、夏腊、学业,随处印署,一本送祠部,一本送鸿胪,一本留于州县,其身死及数有增减者,每年录名及增减因由,状申祠部,具入帐。”此举旨在(     
A.限制寺院僧侣数量B.防止国家赋役流失
C.维护儒家正统地位D.抑制地方豪强膨胀
2024-01-23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2(河北专用)
8 . 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反映儒佛融合的趋势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2023-11-28更新 | 166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隋朝思想家王通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统称为“中道”,并认为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他主张“无争、无辩”,反对三教相互攻击、诋毁,但又主张佛、道应以儒学为主体。这一主张顺应了(       
A.大一统封建帝国重建B.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D.儒学的世俗化思辨化
10 . 南朝梁武帝极为崇佛,他扩建寺庙,带头吃素,登坛讲经,还多次舍身同泰寺。北魏太武帝却用儒学和道教自我标榜,于446年采取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毁坏寺庙,坑杀僧徒。两位“武”皇帝对佛教的态度表明(     
A.南北朝时期宗教影响到政治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
C.“三教合归儒”理论开始形成D.统治者的好恶决定宗教存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