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中唐时期的官员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可见,这场古文运动(     
A.推动了唐诗的繁荣B.存在薄古非今弊病
C.意图复兴传统儒学D.赋予文学教化功能
2024-04-18更新 | 40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居士(在家修持佛法的佛教徒)和佛门信徒普遍把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等同相看,混为一体。“(佛教)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这表明当时(     
A.佛教扩大社会影响B.佛教植根于儒学C.儒学确立正统地位D.佛教完成本土化
3 . 唐朝时期,每年七月十五既是“祭祀祖先、济拔先亡”的秋尝节,又是“朝拜上清、消灾祈福”的中元节,还是“目连行孝、取桃腊佛”的盂兰盆节,当天僧尼道俗同日而节,倾城巡寺随喜。民众心中带着敬天法祖的意愿,或去道观焚香祭拜孤魂野鬼,或去寺院施盂兰盆供。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三教合一的思想兴起B.社会信仰的多元化内涵
C.佛教世俗化趋势明显D.异域文化与本土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山西高平羊头山神农庙中刻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的碑上有“神农,圣灵所托,远瞩太行”“精舍立趾,伽蓝有处”“招集名僧,妙聪永侍”“地称唐公,山号羊头”等文字。该碑文反映了(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佛教冲击了传统文化
C.北齐遏制宗教发展D.中华文化多元包容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的法令规定:“诸道士、女冠、僧、尼,州县三年一造籍,具言出家年月、夏腊、学业,随处印署,一本送祠部,一本送鸿胪,一本留于州县,其身死及数有增减者,每年录名及增减因由,状申祠部,具入帐。”此举旨在(     
A.限制寺院僧侣数量B.防止国家赋役流失
C.维护儒家正统地位D.抑制地方豪强膨胀
2024-01-23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士陶弘景将忠孝观念充实到道教理论中,并强调遵行礼教为修道成仙的重要途径;一些佛教思想家也用因果报应论警醒世人践行忠孝。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的主流地位开始确立B.三教并行的局面正式形成
C.思想领域交流融合的现象D.道教与佛教相互吸收借鉴
7 .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官府设立僧官制度,即君主通过赐予僧团领袖官位、爵禄的方式,笼络佛教领袖,促使僧团组织置于世俗权力秩序控制之下。僧官制度的设立(     
A.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B.体现了佛教官方化
C.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D.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8 . 唐代寺院一般都拥有庄田,而且寺院庄田不断扩大,如天台山国清寺一次就购置庄田12顷,杭州龙兴寺也“于众中募财置良田40顷”。而且,佛教寺院享有免纳赋役的特权,“天下百姓,或冒为僧尼道士”“户有三丁必令一丁落发”。这些现象(     
A.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利益B.说明佛教教义出现质变
C.表明政府放松了人身控制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大唐新语》载:“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由此可知,唐初(       
A.奉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B.佛教政治化倾向不断增强
C.开始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10 .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取材于释迦摩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敦煌石窟的壁画也多借汉地的人物故事阐述佛学的道理。这说明唐代绘画(       
A.以宗教画最为繁盛B.取材范围得到扩展
C.融合中外文化元素D.助推三教并行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